2021年1月18號下午,宜昌市伍家崗長江大橋實現(xiàn)主橋吊裝合攏,77片鋼箱梁全部吊裝完成,預計今年7月達到通車條件。
伍家崗長江大橋于2017年12月開建,總投資33.66億元。它南起江城大道,北至花溪路,主跨1160米,是宜昌城區(qū)第一座跨徑超千米的特大型橋梁。大橋在建設過程中經(jīng)歷多重考驗,因大橋南岸地質特殊,為松軟的砂卵石層,在這里挖基坑就像“秤砣落在豆腐上”。為減少環(huán)境污染,項目部采用新工藝,在地下15米打孔2萬多個,將混凝土注入地下。
施工期間,本應在9月豐水期進行的鋼箱梁吊裝工程,因為疫情被推遲至12月份。受水位影響,大型船舶無法靠岸,極大拖慢了運送鋼箱梁的速度。
為了節(jié)約時間,建設單位決定由大橋中部向南北兩岸同步對稱吊裝施工,歷經(jīng)40天,77片鋼箱梁的吊裝全部完成。
大橋建設方介紹,作為連接江北點軍區(qū)與江南伍家崗區(qū)的重要通道,伍家崗長江大橋將于今年7月份正式通車。
然而,葛洲壩下游5公里,是我國目前僅存的中華鱘核心產卵地,10公里之外,便是剛剛合龍的伍家崗長江大橋。相隔如此之近,長江大橋和中華鱘是如何共存的?
在伍家崗長江大橋下方的江面,可拆卸棧橋的位置就是設計之初大橋的主塔,但如今可以看到主塔全部位于岸上,這種費時費力的改變,正是因為中華鱘。
設計方案更改后,需要增加鋼箱梁的節(jié)數(shù)、加粗南北兩岸的主纜,還要增加南北兩個錨錠自重,并加大錨錠的開挖量,大橋的總投資因此增加了1億元。
另外,項目部還投資600多萬修建泥漿沉淀池,保證建設過程中沒有一滴污水流入長江。通車后伍家崗長江大橋將實現(xiàn)宜昌城區(qū)三環(huán)最終成環(huán),加快打造長江經(jīng)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同時作為《長江經(jīng)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guī)劃》中湖北省19個過江通道之一,伍家崗長江大橋的成功合攏更是我國發(fā)展與環(huán)保共進的縮影。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