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邵陽六都寨鎮(zhèn)雙荊村,有一所荊溪小學,只剩下一位老師和一位學生。第一次聽到這所學校時,攝影師曾勇有些錯愕,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學校呢?帶著這個疑問,他約著一行人驅(qū)車前往。雖然腦補過這所學校里的場景,但真正到了目的地時,眼前的景象還是讓他沉默了:學校原本的教學樓因年久失修成為危房,現(xiàn)在租用的是旁邊留守老人的民房,一塊黑板,兩張課桌,就成了一間教室!(圖/曾勇 視頻/隆回視窗)
“大禹路過自己的村莊,突然下起大雨......”早上九點,荊溪小學旁邊的“教室”里傳來一陣讀書聲,打破了清晨的寧靜。
走進這間不足十平米的“教室”,年過半百的周玉泉老師戴著厚厚的老花鏡,拿著書本,借著窗外透進來的光,為這里唯一的學生劉緣上課。他將課文里重要的詞句寫在黑板上,指著黑板上的字,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一字一句帶著劉緣朗讀。
8歲的劉緣鄉(xiāng)音較重,語句常常讀不順,舌頭像打了結(jié),周玉泉就一遍一遍反復教,直到劉緣吐詞清晰一些。周玉泉老師教的仔細,劉緣也聽得認真,小手指按著書本上課文里的句子,隨著老師上課速度慢慢往右挪。
在這間“教室”里,一塊黑板,兩張課桌,構(gòu)成了這所小學教學資源的全部“硬件”,而在這間“教室”旁邊有一棟廢棄的兩層高的樓房,這里原本是荊溪小學教學樓,因年久失修成為危房,便租用了周邊的一間民房作為教室,從此,這間簡陋的老屋便成了這對師生上課的地方,今年54歲的周玉泉是這里唯一的老師,現(xiàn)在上二年級的劉緣是唯一的學生。
雖然只有一位學生,但上課仍按照原本的時間表執(zhí)行,早上九點上課,下午五點放學。周玉泉老師是外村人,每天來上課要走上大半個小時,不管風晴雨雪,從未缺席,一如從前。
時間回到2008年,學校因為年久失修已經(jīng)停辦一年,村里還有二三十位學生在村民強烈要求下,這一年又開始復辦,周玉泉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從外校調(diào)來任教。調(diào)來荊溪任教后,周玉泉一直勤勤懇懇,在這里送走了一位又一位學生。
后來村里外出務工人員增多,家里條件好一點的,就把孩子接到到鎮(zhèn)上陪讀,荊溪小學生源逐年減少,學校不得已采取隔年招生,到2016年,整所學校只剩下了一個年級,6名學生,而這6名新生中,有2個還是沒滿6歲的“非正規(guī)生”,如今,只剩下劉緣一名學生。
劉緣跟著爺爺奶奶生活,是一名留守兒童,她的父母早早離婚,母親改嫁他鄉(xiāng),父親在外打工常年未在家,平日里,爺爺奶奶還要做農(nóng)活養(yǎng)家,無法像村里其他人一樣到鎮(zhèn)上租房陪讀,劉緣只能留在村里。劉緣還有一個妹妹,已經(jīng)到了學齡,本該讀一年級,因為就學問題一直待在家里。
學校只有劉緣一個學生,到了課間休息時間,劉緣的妹妹就會過來跟她一起玩游戲,鄉(xiāng)下沒有太多的娛樂設施,一根蘆葦,一張廢紙,也能成為劉緣和妹妹的玩物。妹妹不來時,只剩下劉緣一個人,為了不讓她太過孤獨,閑下來時,周玉泉也會陪著劉緣聊聊天,到處走走。
有時,周玉泉也會獨自走到學?纯,原本就是危房的學校,現(xiàn)在更是一片狼藉,教學樓周邊雜草叢生,有的教室木門從墻上脫離,有的教室只躺著歪歪扭扭的幾條長板凳,積上了厚厚的灰塵。
周玉泉想起自己剛來時,學校還有幾十名學生,可如今,只剩下了一位,再過幾年,他也要退休了!斑是希望這所學校能繼續(xù)辦下去,為村里孩子解決就近入學的問題”,周玉泉輕聲說。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