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環(huán)繞地球三周半,圍繞六大洲三十多個國家展開油畫巡回個展72次后,李自健回到故鄉(xiāng),將畢生大量作品陳列在湘江河畔的一座現(xiàn)代化藝術館里。這里是他的舞臺,《孕》、《山妹》、《龍的傳人》、《南京大屠殺》等三百多幅油畫作品像一部恢弘的“人性與愛”視覺交響,釋放出撼動人心的藝術力量。 年過花甲,一生追尋藝術夢想的藝術家終于落葉歸根,不再流浪。故土在這里,只是變了樣。 “我時常想起小時候的故鄉(xiāng),多少年過去,那里更美了,可惜父母親都不在了,我這個海外游子帶著我的作品、我的夢,終于回來了! 長沙客改革開放特輯
撼動日本右翼勢力的巨幅油畫
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公祭日,許多人這一天駐足在長沙李自健美術館一幅巨型油畫前——《南京大屠殺》。
這幅巨作由“屠”、“生”、“佛”三聯(lián)組成,寬4.5米、高3.28米,畫面主體是堆積成山的尸體。左側:兩個趾高氣揚的日本軍官站立著,其中一個正獰笑著擦拭沾滿鮮血的戰(zhàn)刀。中間:在尸山的上面,一個孩子從母親裸露的懷中爬出,對著蒼天撕心裂肺的哭喊著。右側:渾身血跡的佛家弟子正俯首拯救一位垂死的老人。
“屠·生·佛”的三點連同占據(jù)整幅畫面的尸山構成了一座令人視覺震撼、心靈震顫的人類浩劫紀念碑。
畫作真實的再現(xiàn)了八十一年前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飽含著作者對真實歷史的吶喊,對人類和平的呼喚。美國著名藝術評論家丹尼斯·懷伯曼撰文:“這是一部雄辯的聲明,唯有畢加索《格爾尼卡》可與之比美”。
日本國際創(chuàng)價學會會長、公民黨創(chuàng)始人池田大作目睹巨畫,感慨陳詞:“一瞬間我的心停止了跳動,我的心哭泣了,而且我的心燃起了火焰......”。
畫家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將這幅巨作連同自己的“人性與愛”系列作品組成全球巡回個展,在世界六大洲的30個國家和地區(qū)相繼展出,造成巨大轟動與反響。日本右翼勢力視這幅巨作為眼中釘、肉中刺,巡展過程中百般阻撓與威脅,畫家堅持正義,無所畏懼,《南京大屠殺》越展越火。
2006年,這位畫家榮獲中國“國際和平特別貢獻”金質獎章。
幾年前,畫家結束了“全球巡展”,帶著他的作品榮歸故里。在湘江河畔,他傾注一生積蓄,建起一座現(xiàn)代化公益美術館,將包括《南京大屠殺》在內(nèi)的許多畫作列在這座美術館里,永久向社會大眾免費開放。館是他和夫人投資建造,并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就是李自健。
故土40年 追尋“人性與愛”
李自健出生于湖南邵陽一個普通家庭。1957年風云突變,家境敗落,父親蒙冤下獄,39歲的母親用24塊的工資負擔起8個子女生活。
李自健與兄弟姐妹相依為命,艱難度日。3歲那年,他被寄養(yǎng)去農(nóng)村,在泥土里摔爬滾打的童年歲月,成了他藝術生涯最寶貴的記憶,也是他后來藝術發(fā)展取之不盡的靈感源泉。
“那時候,我和哥哥姐姐們什么活都干,我們?nèi)斓厣系臒煹,把里面沒抽完的煙絲拿出來存在一起,去賣錢?粗鴦e人吃完橘子,我們馬上沖過去,地上的橘子皮也可以撿去賣錢。我撿過煤渣、揀過垃圾、打過土方、當過纖夫,修過鐵路……什么累活苦活都干過!
1977年,恢復高考,李自健終于熬出頭,以擇優(yōu)錄取第一名的成績,從一個街道小廠的工人,一舉考入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
1982年,李自健回到長沙群眾藝術館工作。
1987年,李自健為懷有身孕的妻子丹慧畫幅肖像,他將自己全部的愛凝聚于筆端,傾瀉在畫布上。年輕的孕婦圣潔高貴、楚楚動人,,真、善、美淋漓盡致的呈現(xiàn)于這幅油畫中,感動了無數(shù)的觀眾,也帶給他坎坷人生最重要的轉機。
1988年,自費赴美留學的李自健不通語言,身無分文,身陷困頓與迷茫。初抵美國,剛下飛機,他裝著幾百美元、語言學校入學通知書的旅行箱就丟了。入學不順,不久后遠在大洋彼岸的父親告知病!
種種艱難壓頂而來,落魄的年輕畫家,前途一片渺茫。
1991年的春天出現(xiàn)了希望,李自健拜會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長、國際著名高僧星云大師。他隨身帶去《孕中妻》畫片,大師見到頓生驚喜,對眼前青年畫家的杰出才能甚為欣賞。星云大師主動對李自健提出建議和支持:“遠離塵世紛擾,以人間大愛為題,潛心創(chuàng)作百幅畫作,意在傳美人間!
李自健閉關潛行500多個日夜后,一大批表現(xiàn)人間大愛的油畫系列作品連同巨幅油畫《南京大屠殺》破繭問世。
1992年5月,李自健在洛杉磯舉行首次個展,獲得巨大成功。他從此樹立起以畫載道、“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的理想,開啟了特立獨行的“人性與愛·李自健油畫環(huán)球巡回展”的旅程。
“人性與愛”作品展穿梭地球村,一走就是二十年。
一個精力旺盛的李自健
2018年,李自健65歲。
他的打扮使人看不出年紀,倒像五十出頭。最常見他穿著一身黑西裝,頭發(fā)烏黑、留長,然后剪成齊劉海遮住額頭和后頸。據(jù)說他年輕時候頭發(fā)更長,像流浪歌手。
年過花甲,李自健的精力一點也不比年輕人差,走起路風風火火,干活皆是親力親為。在美術館里忙碌一天,回到畫室,他還要繼續(xù)作畫,常常一畫就是一整晚。身邊90后的年輕助理忍不住感嘆:“我們都跟不上李老師的節(jié)奏!
館長李自健一天的工作節(jié)奏是這樣的,早上八點起來,到員工食堂里吃一碗粉。李自健是邵陽人,不怕辣,他的粉里總比別人蓋更多辣椒。旅美三十年,李自健湖南人的習性一點也沒改,走遍世界,他說自己一共只吃過兩次漢堡。
“還是家鄉(xiāng)的東西好吃,湖南的飯菜香!
李自健出現(xiàn)在美術館展廳的時候并不多,但只要一碰上觀眾,他總會被圍住,觀眾激動不已:“李老師,我可以和您合影嗎?可以給我簽名嗎?”李自健滿足每一個人的要求,觀眾感嘆:“沒想到您竟然這么親民!”
當下常駐的這座美術館傾注了李自健后半生全部精力。
李自健美術館于2014年開建,2016年建成,總面積25000平方米。美術館中庭的大屏幕播放著建館紀錄片,從中仍可感受到美術館整個建設過程中的艱辛。六十多歲的李自健戴著頭盔、冒著烈日,穿梭于建館工地,到處都有他灑下的汗水,處處都呈現(xiàn)出他對完美的追求。
美術館建成,絕大多數(shù)的同齡人都退休安養(yǎng)的時候,李自健開始“上崗”了。他將美術館贈與國家,自己擔任其終身館長,終生不領任何薪俸酬勞。在美術館凈心島上那尊16噸重的石碑上刻著一句話:“獻給深愛的故鄉(xiāng)和人民”。
這是李自健的建館初心,也是他未來希望完成的使命。
2017年7月16日,李自健美術館被英國世界紀錄認證機構(WRCA)認證為“全球最大的藝術家個人美術館”。
“這座美術館就像我親生的孩子,我要將我余生的全部智慧和力量都傾注于此,我為它辛苦著,也因它幸福著!崩钭越≌f。
在環(huán)繞地球三周半,圍繞六大洲三十多個國家展開油畫巡回個展72次后,李自健回到故鄉(xiāng),將畢生大量作品陳列在湘江河畔的一座現(xiàn)代化藝術館里。這里是他的舞臺,《孕》、《山妹》、《龍的傳人》、《南京大屠殺》等三百多幅油畫作品像一部恢弘的“人性與愛”視覺交響,釋放出撼動人心的藝術力量。
年過花甲,一生追尋藝術夢想的藝術家終于落葉歸根,不再浪跡天涯。故土在這里,只是變了樣!拔視r常想起小時候的故鄉(xiāng),多少年過去,那里更美了,可惜父母親都不在了,我這個海外游子帶著我的作品、我的夢,終于回來了!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