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凌暴力事件常有發(fā)生,讓人觸目驚心。
最近,常德石門一段與“校園暴力”有關的視頻,在網(wǎng)上被廣泛傳播。
視頻中,常德石門縣一名14歲的初三女學生被人逼跪在地上,并遭數(shù)名女生毆打、辱罵。
被打的孩子,是石門縣思源學校的一名初三學生,名叫“小冰”。雖然視頻只有3分多鐘,但是事實上,“小冰”足足被打了一個多小時。
"小冰"的父母都在外地做生意,“小冰”平時就和奶奶兩人住。事發(fā)后的兩天時間,小冰一直把自己關在家里,不愿意出門。
那么,在這些孩子之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呢?
記者前往了常德石門,試圖還原了這一圍毆事件的始末,并探討從根本上杜絕校園暴力的方法。
“不懂害怕,才可怕!辈稍L中,小冰的媽媽池女士不停地感慨。
盡管女兒受到這樣的欺凌,但池女士自始至終,都保持著極大的克制,她說打人者都是孩子,都還是懵懂的青春期,她希望這個事情,不要讓她們感到太大的壓力。
那么,這些女孩為什么要欺負“小冰”呢?答案,卻讓人匪夷所思。
常德警方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毆打小冰的七個孩子,年齡都在14-16歲之間。事發(fā)后,當?shù)鼐讲块T迅速行動,涉案的7名成員中已有6人到案,其中,主犯馬某被刑事拘留。
池女士說,事發(fā)兩天后,原本活潑開朗的小冰變得沉默寡言,她擔心孩子心理的傷害,會和身上的傷疤一樣疼。
小編語
采訪結束后,辦案民警告訴記者,當主犯馬某被民警戴上冰冷的手銬,得知要被送到看守所時,她流下了悔恨的眼淚,問“我可以不可以不走?”。那一刻,她到底有沒有真切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當然,法律是公正的,池女士說,自己之所以愿意站出來說,是希望讓所有的留守孩子,能得到更多的關注和關心,她不希望再看到類似事件的發(fā)生。
在采訪中,記者也感受到,對于這些失學孩子的態(tài)度,家長、教育部門、都表現(xiàn)出來自己的無奈和無助。而每年,我國各地都會發(fā)生類似事件,深究原因,一是家庭教育的匱乏,很多欺凌事件的施暴者都是留守兒童,他們從小缺乏親情的撫慰,缺少關愛和教育,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另外部分孩子在極端寵愛中長大,養(yǎng)成了事事以己為先、偏狹自私、冷酷無情的個性。二是全球流行文化中對暴力的大肆宣揚和美化,造成孩子心理的誤區(qū),那就是暴力可以解決一切事情。三是學校教育的缺位,在應試教育影響下,不少教師只懂“教書”,不會“育人”,過分看重分數(shù)、成績、升學率和績效考核,而不注重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和德育教化。四是對欺凌事件的懲罰力度不夠,多數(shù)只是“說教”性質(zhì),很少采取法律手段予以懲罰。而長期以來,“校園欺凌”事件的風險評估等級偏低,造成了對此類事件重視不夠,從而忽略了管理。這也是“校園欺凌”得不到有效管理的原因之一。
對于越來越多發(fā)的“校園欺凌”,求解之路,絕不僅限于對個案、孤例的調(diào)查、處理和善后,而應思考緩解和根治的辦法。加強預防和懲戒,政府、學校、社會和家庭形成合力,多方面出“硬招”,進行系統(tǒng)性求解,這才是根治之道。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