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爭的傷痛不易抹去,
紀錄片《二十二》
讓在日軍侵華戰(zhàn)爭中中國幸存的“慰安婦”
重新走進大眾的視野,
而在常德這座城市
同樣有著難以忘卻的戰(zhàn)爭創(chuàng)傷:
常 德 細 菌 戰(zhàn)
1941年11月4日,侵華日軍731部隊在常德投下鼠疫細菌,對常德民眾造成了巨大傷害。11月4日,正值常德細菌戰(zhàn)受難日第76周年,也是常德細菌戰(zhàn)受害者協會成立6周年,在常德細菌戰(zhàn)協會辦公室,一位老人在記者面前泣不成聲。他叫徐萬智,是常德細菌戰(zhàn)的受害者之一。
回憶往事,
徐萬智老人滿面悲戚……
飛來橫禍 家遭“人瘟”
今年77歲的徐萬智,老家在漢壽聶家橋鄉(xiāng)雷家坡村。
他家親戚告訴他,1943年9月,他父親徐明哲在常德城賣米回家,高燒不退,脖子腫大,口吐鮮血,很快身亡。接著,徐明哲所接觸的人之中,包括徐萬智的堂哥徐萬勇、親哥哥徐萬成、叔叔徐明錫、還有徐萬智的奶奶,都很快染病身亡,連同部分發(fā)喪的村民也相繼失去生命。
“人快死完了,道士都不敢來做道場,怕染上瘟疫!蹦嵌尾豢盎厥椎慕洑v,讓徐萬智至今不能釋懷,“整個老家那里,一片死氣,別人都不敢離我們太近,只當是發(fā)了‘人瘟’。”徐萬智表示,原本他家是一個中等家庭,因為變故債臺高筑,一貧如洗。
新中國成立,徐萬智迎來轉機,南下工作隊幫助貧困農民讀書。在半工半讀的歲月里,他學到了電工技術,并在常德市電機廠退休。
1997年,徐萬智看著電視里播放日軍細菌戰(zhàn)在常德的相關報道,回想起自己家庭的遭遇,正是跟報道中的受害者癥狀一樣。恰好1998年正月,有細菌戰(zhàn)相關調查人士來調查,他就將自己幼時的經歷撰寫成材料。后經過專業(yè)認定,徐萬智為常德市第一批被發(fā)現的細菌戰(zhàn)受害者之一。
為討公道 孜孜以求
為給逝去的家人討回公道,徐萬智加入常德細菌戰(zhàn)受害者組織。從1996年開始,他們探訪常德周邊的縣、鄉(xiāng)、村,搜集當年細菌戰(zhàn)的證據,準備向日本政府提出訴訟。
3年多時間里,徐老和其他受害者一道,共搜集15000多位受害者信息。其中資料齊全,能夠作為法律證據提交給日本法庭的為7643人,這也成為學界、政府等認定的常德細菌戰(zhàn)傷亡情況的權威數字。
圖片來自央視新聞
有了證據后,徐萬智與其他細菌戰(zhàn)受害者代表遠赴日本,開始了漫長的訴訟之路,一直持續(xù)到2010年,細菌戰(zhàn)中國受害者赴日起訴終審敗訴。
但在徐萬智看來,敗訴并不是終點,他們決定成立受害者協會,繼續(xù)督促日本政府正視罪行。
吾將離去 歲月誰銘
“我所經歷的那段痛苦,已經過去很多年,那場鼠疫帶走了我的親人,與日本的深仇大恨,一輩子都難以忘記。我命不久矣,只希望這段痛苦的歷史,能被后人所銘記。”徐萬智如是說。
據記者了解,當年在世的60多位受害者,因為年事漸高,陸續(xù)離世,仍然在世的僅剩21人,其中有不少人患上中風、反應遲鈍等老年病。只剩下徐老等幾位身體還算硬朗的老人和一位40多歲的公益律師,仍在堅持著。
圖片來自央視新聞
細菌戰(zhàn)受害者協會秘書長易友喜向記者表示,這批老人目前都已經進入耄耋之年,希望有年輕人能夠了解并加入這個群體,通過新鮮血液的注入,讓這段艱難的歷史不被后人所遺忘。
爆發(fā)于常德76年前的那場鼠疫,因為時間久遠,許多受害者已經不在于世,幸存的見證者人數僅有兩位數。當聽說要在受害者最多的石公橋鎮(zhèn)設立受害者紀念碑時,徐老那滄桑的雙眼里,閃爍著淚光。
猜你喜歡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