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進入湖南省文化廳與經(jīng)視大調(diào)查聯(lián)合制作的大型非遺調(diào)查節(jié)目《非遺湖南》。在湖南江永縣“上江圩”山村里,世代流傳著一種口傳心授的文字——女書。女書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迅速在國內(nèi)外引起轟動。這種由女性使用的特殊文字,構建起了當?shù)嘏缘木裢鯂粌H是女性困難歲月中最溫柔的慰藉,還深刻地影響了當?shù)氐幕閱始奕、宗教祭祀和男女老幼的日常生活。以女書文字為?nèi)核,產(chǎn)生的女歌、女紅及民間習俗,被統(tǒng)稱為“女書習俗”。2006年,女書習俗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目錄。作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女性專用文字,女書究竟講述著怎樣的“女兒心事”呢?下面就跟隨記者,一起走進“江永女書”。
女書生態(tài)博物館坐落于永州市江永縣浦尾島上,里面收藏著眾多女書以及相關的文獻、作品等資料。出生于1988年的胡欣,是博物館的一名講解員,也是女書習俗最年輕的傳承人。她說,女書一般寫在扇子手帕以及毛鞭子上面,過去女書叫螞蟻字,它的字型是很小的。
此后的10多年,胡欣一直沒有中斷女書的學習。中專畢業(yè)之后,她回到家鄉(xiāng),進入女書生態(tài)博物館工作,也有了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鉆研女書。它的寫法都是從右往左,從上到下這樣書寫下來,它的字形都是右高左低斜菱形。它的起筆都是一撇,字形非常漂亮,就像女性的身材婀娜多姿。
女書是方塊漢字的一種變異形態(tài),主要流傳于江永縣東北瀟水流域,是只在女性之間使用的秘密文字。2005年,女書以“世界最具性別特征的文字”,被收入《世界吉尼斯紀錄大全》。
事實上,從女書原件中整理出來的女書單字,只有五百個左右,但卻可以完整地記錄當?shù)赝猎。像“江永”的“江”和“生姜”的“姜”都是用這個字來代替,凡是在女書里面發(fā)音是同一個的漢字,就是用同一個女書字代替。直到20世紀50年代,女書才被發(fā)現(xiàn),被社會重視起來。不過,女書究竟起源于何時,由誰創(chuàng)造,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除了用于日常交際,女書還與婦女特有的婚嫁、歲時節(jié)日、廟會等民俗活動緊緊融合在一起。每當有婚嫁喜事或是節(jié)慶之日,婦女們就會相聚一起,做女紅、學女書、唱女歌,互訴衷腸。比如婚嫁中的坐歌堂和農(nóng)歷四月初八的“斗牛節(jié)”等,都是當?shù)嘏拥莫毺鼗顒印R驗榕畷,使得江永女子有了屬于自己的一個個節(jié)日,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民間習俗。
吟唱女書歌是女書最動人的一種形式。在江永城關鎮(zhèn)、上江圩一帶,姑娘們出嫁有伴紅娘、嘈屋、坐歌堂、鬧歌堂、哭嫁等一系列的婚嫁習俗活動。出嫁的頭天晚上,新娘還要在姐妹們的陪同下,向親人“哭歌”。由于過去婚姻不能自主,由父母包辦婚姻,哭嫁也是哭別父母對自己的養(yǎng)育之恩。
整個婚嫁活動前后大概持續(xù)20天到60天,其中最為熱鬧的莫過于“坐歌堂”。新娘和伴嫁姑娘為一方,新娘的嬸嬸、嫂子和其他姐妹為一方,互相對歌。
胡欣
坐歌堂要坐三天三夜 坐完歌堂之后她的姐妹
會用女書把當天所唱的歌曲記載下來
做成本非常精美的手工線裝書 送給新娘
除了婚嫁習俗,在每年農(nóng)歷四月初八,姑娘們還會歡度自己的“斗牛節(jié)”。在這一天,同村的未婚姊妹會邀請出嫁兩三年的本村姊妹回村聚會。因為那時候這個節(jié)氣是男孩子去斗牛,女孩子就趁著這個節(jié)氣到各家各戶去湊米湊鹽,湊在一起后到這個竹林,做自己喜歡吃的糍粑,各顯自己的才藝。她們互贈寫有女書的紙扇,繡有女書的手絹,一起唱讀女書。
女書作品多訴苦文學,通過這樣的活動,姐妹們互相宣泄,彼此疏導,增強對生活的信心。
隨著時代的進步,傳統(tǒng)的女書文化也受到了現(xiàn)代文明的沖擊,F(xiàn)在女書習俗的國家級、省級、縣級傳承人只有7位。2004年4月,季羨林先生為女書文化給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寫了一封推薦信,信中寫道:目前女書只有一個半自然傳人,頻臨滅絕,這是人類的寶貴財富。一個半自然傳人,說的是1909年出生的陽煥宜和1940年出生的何艷新。然而現(xiàn)在,陽煥宜已經(jīng)去世,何艷新成了名副其實的唯一一位女書自然傳人。
在永州市江永縣上江圩鎮(zhèn)河淵村,綿延的群山之間,密集的村落之中,記者見到了季羨林先生申遺時提到的何艷新。她說:十歲我看我外婆幫別人寫《三朝書》,她一寫一拿筆,眼淚就流下來,所以我外公就讓我替我外婆寫。
三朝書是女書“經(jīng)典”,只寫三頁。按照過去的習俗,在新娘出嫁后的第三天,女性親友姊妹會各寫一本“三朝書”,作為賀詩送給新娘以示祝福。從十歲開始,何艷新也開始學著幫人寫三朝書。之后,何艷新也開始進入課堂學習漢字,慢慢丟掉了女書。直到有學者注意到這種特殊的文字,為解析女書找到何艷新,她才重拾對女書的記憶。
為保護傳承女書,江永縣在2002年全面啟動實施了女書搶救保護工程,在浦尾村興建了女書園,辦起了女書學堂,并扶持發(fā)展了夏灣女書學堂和靜華女書院。
江永縣政協(xié)主席劉忠華
要使這種古老的文化真正的流傳下去
我覺得非物質文化的活化以及它的發(fā)展是很重要的
所以現(xiàn)在我們把女書文化做成了一個景區(qū)
那么通過旅游這個產(chǎn)業(yè)
來使這個文化標本煥發(fā)出它自己的生命力
可能是一個最佳的途徑
同時,每年江永縣都會利用暑期舉辦女書培訓班,培養(yǎng)女書傳人。在上江圩中小學校、江永一小等學校,還開展了女書上教材、進課堂活動。江永縣政協(xié)主席劉忠華說:今年還有很多外國的朋友也來參加我們的培訓班,我們也通過女書進社區(qū)進學校 景區(qū)等一系列的活動,使女書文化更好傳承下去。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