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郴州市公安局蘇仙分局刑偵大隊破獲一個買賣對公賬戶和銀行卡的犯罪團伙。斬斷了一條,注冊工商營業(yè)執(zhí)照、開立賬戶、收購出售、使用他人對公賬戶的“灰色產業(yè)鏈”。

對公賬戶由于欺騙性強,流轉資金便利,成為了犯罪團伙首選的洗錢工具。該團伙不僅倒賣對公賬戶,還通過掛失的方式“黑吃黑”,一旦有資金流入他們轉手出售的對公賬戶,團伙成員便會掛失賬戶,從而將錢取出。今年3月,郴州市公安局蘇仙分局刑偵大隊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郴州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賬戶資金存在異常。
這家公司的法人代表為林某,警方進一步調查發(fā)現(xiàn),林某名下還有其它3家公司,這些公司賬戶曾多次被其他地區(qū)警方查詢。
林某名下的“郴州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注冊地址為郴州市某小區(qū)8棟202室,警方隨后趕赴公司注冊地址進行核實。
通過走訪發(fā)現(xiàn),這處小區(qū)的8棟共有兩個單元,無論是1單元還是2單元的202室,均為居民生活住宅,并不存在有公司。
林某名下其中一家公司為“郴州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注冊地址為郴州市蘇仙北路166號。
在郴州市蘇仙北路盡頭,最后一家經營門店為這家汽車服務中心,門牌號為84號,并沒有發(fā)現(xiàn)所謂的“郴州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經過調查,林某名下注冊的4家公司均為空殼公司,無實際經營活動。隨后警方找到了林某,林某承認注冊空殼公司的事實。經過警方調查,林某注冊的4個對公賬戶,全都賣給了他的上線馬某明及其女友黃某丹,兩人再轉手向上線銷售。2019年,林某經人介紹,認識郴州男子馬某明及其女友黃某丹,兩人告訴林某,辦理對公賬戶出售,不僅可以提高銀行流水,還能獲利。經不住誘惑,林某同意辦理對公賬戶并出售。這已經不是馬某明、黃某丹第一次慫恿身邊的朋友辦理對公賬戶。通過林某這一線索,警方順藤摸瓜,找到了黃某丹。黃某丹向警方供訴,2018年她和馬某明得知,通過注冊公司,買賣公司的營業(yè)執(zhí)照和對公賬戶可以賺錢。隨后,兩人分別注冊了公司,向上線銷售。
嘗到甜頭的兩人開始發(fā)動身邊朋友注冊公司,到銀行辦理好對公銀行賬戶,并負責聯(lián)系上線,分別將辦理好的公司營業(yè)執(zhí)照和對公賬戶等以5000元、5500元每套的價格賣給上線買家。并從中賺取差價。
與個人賬戶相比,對公賬戶更容易讓受害人誤以為是正規(guī)公司且匯款額度更大,利于詐騙分子轉移贓款,逃避打擊。而且企業(yè)對公賬戶的資金流動量更大,流轉資金更為便利。因此,對公賬戶成為了電信詐騙團伙或境外賭博團伙“青睞”的洗錢賬戶。
經過調查,馬某明、黃某丹一伙先后注冊公司36家、開設對公賬戶30余個,成功交易27個,非法獲利20余萬元。經過層層輾轉,這些對公賬戶,隨后被賣到了多個省外上線,其中部分賬戶入流了西安籍男子馬某的團伙手中,經過馬某團伙轉手,這些對公賬戶最終流向了海外。
就這樣,有人開戶、有人倒賣,逐漸形成了一條注冊、開戶、收購出售、使用他人對公賬戶的“灰色產業(yè)鏈”。警方隨即對馬某展開抓捕。
郴州市公安局蘇仙分局刑偵大隊 民警 郭建飛:
這些錢一部分被用于電信詐騙,還有一部分被用于網(wǎng)絡賭博。
為了逃避打擊,犯罪團伙還根據(jù)各銀行風險控制系統(tǒng)的強度,指定到他們認為風險控制系統(tǒng)較差的銀行開設賬戶。
馬某明、黃某丹團伙不僅倒賣對公賬戶,還通過“掛失”的方式黑吃黑。一旦犯罪團伙使用了他們注冊出售的對公賬戶,他們得知這些賬戶有資金流入時,馬某明、黃某丹團伙就會通過掛失的方式,將賬戶內的錢取出來。
今年4月,民警奔赴多地展開收網(wǎng)行動。截至6月8日,這條開卡、收購、出售、使用他人銀行卡“灰色產業(yè)鏈”上的11名成員陸續(xù)落網(wǎng)。馬某明也被河南警方抓獲。
警方提醒,這些被非法交易的對公賬戶,已經不再是平臺的對公賬戶,而是淪為了洗錢的工具。不論是提供方,還是買賣方都屬于違法行為。如果出售方明知這些賬戶將被用于網(wǎng)絡犯罪活動,仍然實施交易,就構成了幫助網(wǎng)絡信息犯罪。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