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冬至了,廣東人都有“冬大過年”的說法,這天家里人都要回來一起過冬。但對有些家庭來說,卻永遠都沒辦法跟子女聚在一起,吃一餐團圓飯,他們就是失獨家庭。不同于肉體上的痛可以吃止痛藥,失去孩子的情感傷痛,無藥可治,只能靠自己面對。
失子之痛 “面對現(xiàn)實”談何容易
2015年2月5日,謝先生的兒子突然跳河自殺,至今差不多兩年,但是謝太太仍然會記錯兒子的忌日。不是因為時間久了記憶模糊,而是對兒子的死,夫婦倆甚少跟外人說過,因為“不敢睡,自己都相信這個事實”,謝先生向母親跟朋友都隱瞞了,年近三十歲的兒子,因工作不順跳河自殺的事實。
面對人生最痛苦的生離死別,而且還是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痛苦,并非人人都能“放得下”!懊鎸ΜF(xiàn)實”這四個字,是謝先生夫婦對記者講得最多的一句話,但要做到談何容易。目前正在為失獨群體做服務的社工杜珂櫻說,失獨家庭要從痛苦中走出來,一般都要兩年以上,然而謝先生夫婦的情況,可能需要更長時間。這是社工最不想看到的情況,但她不能強行要謝先生夫婦向他人傾訴傷痛,所以她邀請兩夫婦先加入“愛相隨”義工隊,引導他們走出來。
“愛相隨”義工隊,是佛山首支由失獨家庭組成的志愿者團體,目前成員超過二十人,多數(shù)以南海戶籍為主。同在義工隊,失獨長者萍姨也教謝先生夫婦要放下,想兒子了,就像她一樣,把想對孩子說的,卻沒說來得及說的話,寫下來。在杜珂櫻看來,萍姨這種方法是可行的,她希望謝先生夫婦能真正做到跟孩子告別。
敲開失獨家庭的門 他們在努力
在佛山還有很多失獨家庭,還活在封閉世界里,默默舔干傷口。不聽電話、接通后掛斷……電話的那頭是禪城區(qū)張槎街道的一位失獨老人,負責計生工作的陳月銀都記不清,這是第幾回吃“閉門羹”了。陳月銀從2013年開始跟幫扶失獨老人項目,每年逢年過節(jié),她都會一一打電話給失獨長者,問問最近情況,雖然不是每個都像那位掛線老人一樣,拒絕交流,但想將可以聊上幾句的,組織一起搞活動都很難。由于遭遇和家境各不相同,失獨家庭拒絕服務的情況并不少見。如何敲開失獨老人的門,成為了社工日常進行培訓的重點。
社工義工想計策 幫扶殘弱失獨者
失獨這個群體中,除了心理上需要走出陰霾的這部分家庭外,其實還有一部分是掙扎在貧困線上,有病痛或者殘疾的失獨長者,他們無論是心理還是身體,都需要更多的關注。定期探訪、送物資,還可以怎樣幫助這些因病致貧的失獨家庭?社工們都在想著辦法,嘗試聯(lián)系其他社會資源,參與到幫扶行動中。
其實佛山到底有多少戶失獨家庭,衛(wèi)計部門并沒有對外公布這個數(shù)據(jù),但僅僅禪城區(qū)在2014年失獨家庭的數(shù)量就超過了兩百戶。他們是一個我們無法忽視的群體,是需要社會關注的群體。而我們欣喜地看到,這個群體中有一部分已經(jīng)走出陰霾,他們學會了接受,懂得了為逝者好好活著的意義,更重要的是他們愿意為這個群體中,心還在滴血的人,給予溫暖和愛護。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