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急救車上一般有四名醫(yī)務人員,他們各司其職,共同守護著患者,其中有人還不止一項工作,身兼數(shù)職。今天,讓小編帶你看看哈爾濱市急救中心南崗第三分中心急救車上的四人團隊。
輕傷不下火線
患者安全記心間
下午四點多,一名女子被同事攙扶著上了120急救車,雖然她意識清楚,但心慌、惡心、頭暈讓她沒有力氣。患者被平安送到了急診室,這一趟任務就算完成了。
上車后,擔架員胡劍英趕緊摘下護腕,讓手腕放松一下。早上出第一趟任務抬擔架的時候,胡劍英右手就受傷了。早上下雨,加上患者應該是出早市的身上有油,所以特別滑,胡劍英往下抬患者的時候,她往下掙,胡劍英摔著她,然后手一拉就硬抻了一下。
胡劍英說,輕傷不能下火線,分中心就兩名擔架員,24小時倒班,連著上班48小時,對誰都挺難捱。對于擔架員來說,最重要的工具就是這條有兩個鉤子的背帶,鉤上了擔架,戴上了背帶,患者的安全就掌握在擔架員的手里了。
鉤子一旦綁在身上,擔架胡劍英就撒不了手了,只有把擔架放下的時候,鉤子不受力,他才能摘下來。來到120工作的三年多時間里,胡劍英搬搬抬抬的患者不計其數(shù),在狹窄空間、上下樓道,胡劍英身上經(jīng)常會被刮碰,但他從沒因此放下過手里的擔架。
堅持讓他成為急救車上
工作時間最長的老兵
堅持,是葛偉的標簽,正是這份堅持,讓他成為這輛120急救車上工作時間最長的老兵。
葛偉剛畢業(yè)的時候,沒有選擇去醫(yī)院,而是來到了120急救,已經(jīng)工作九年了。工作、結婚、生子,葛偉的每個人生階段都沒有離開120。這個夜晚,葛偉守護著120急救車上的患者,作為醫(yī)院護士的妻子也在病房守護著她的患者。因為工作的原因,除了婚假,夫妻倆就沒有一起休過假。
同為醫(yī)護工作者,夫妻倆彼此理解,這種一起上夜班的日子,早已經(jīng)習以為常。
接到指令后
他永遠第一個沖出辦公室
習以為常,也是司機楊勇的標簽,每次接到指令,楊勇永遠都是第一個沖出辦公室的人。
患者家屬沒有說出具體的門牌號,楊勇只能憑著經(jīng)驗去找。開了四年120急救車的楊勇,算得上老司機了,握著方向盤,更是把著一車人,上班24小時后,楊勇回家就一件事兒——睡覺。楊勇下夜班得回家睡一白天,第三天才能緩過來。
除了開車,120急救車的司機還是一名擔架員,這樣做也是為了把有限的車內空間節(jié)省出來,能多一個家屬上車,撫慰患者的緊張情緒。
既是全程陪護的護士
又要充當會計
從接上患者,到到達醫(yī)院,護士需要全程陪護,在救護車上,他們是護士,下了救護車,他們還得充當會計,把這一趟救治的費用收清。
潘美喬,是這個團隊中的新成員,年齡最小,工作時間也最短。從剛剛接觸120工作時的發(fā)蒙,到現(xiàn)在駕輕就熟地處置。夜色已深,趕上沒有接診的空隙,一直在路上的四人團隊回到中心吃了口晚飯。
吃飯的時候已經(jīng)九點了,胡劍英的右手還是有些不太舒服,草草吃完打算再去處理一下手腕,葛偉和楊勇也狼吞虎咽很快吃完了,整頓飯也就吃了五分鐘。
快!這是120急救的基本要求,也是急救團隊的責任擔當。吃完了晚飯,急救的警鈴也沒有響起,但這個夜晚畢竟才過去一半。每個寂靜的夜里,都有像他們四個一樣的人在為我們的健康守護,當120的警笛聲劃破夜空,一場生命救援就要開始,一直在為生命站崗的藍精靈們又要展開一場與時間的賽跑。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