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救救我兒子,他在車廂里睡死過去了,怎么叫也叫不醒!” 今天(6月28日)上午6點,一位父親焦急地抱著一名癱軟的少年來到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搶救室。
少年名叫小明(化名),今年13歲。小明的父母是做夜間進貨生意的,正值暑假,好奇的小明跟父母一起去“上班”。昨天半夜,小明跟著父母來到浦東一集中進貨市場,父母像以往一樣工作,留小明一人在車上。無聊的小明車里等待,睡意襲來,不久小明便覺得困了。由于夜市晚間蛀蟲較多,小明把車窗搖起,還點了蚊香,舒舒服服地在車廂里睡起覺來。
■圖片無關(guān) 來源:視覺中國
這么一睡,睡了約3小時。
待父母進完貨來到車旁發(fā)現(xiàn)車內(nèi)的小明臉色蒼白,任憑父母如何打擊車窗,小明絲毫沒有反應。幸好母親取來鑰匙,打開車門拉出小明。
“孩子那時已手腳冰涼,沒有血色,呼吸很弱,怎么叫都沒有反應了!父親回憶到,“后來周圍有人提醒我,要做心肺復蘇。我腦子里有點印象,就模仿著做了。大概兩三分鐘后,孩子有了點反應,我就趕緊把孩子送來醫(yī)院了。”
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重癥監(jiān)護室主任王瑩主任醫(yī)師表示,孩子長時間待在狹小密閉的環(huán)境中十分危險,加上小明還點燃了蚊香,進一步加快了耗氧。幸好是在夜間,外界溫度較低,如果是在白天30多度的天氣下,孩子就兇多吉少了。
經(jīng)過及時治療,小時目前已經(jīng)脫離危險,神智也逐漸清醒。小明之所以能夠轉(zhuǎn)危為安,父親那雖然不專業(yè),但十分及時的2分鐘心肺復蘇起到了關(guān)鍵作用,為后面的治療爭取了時間。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急救技能的重視,越來越多的普通市民也加入到培訓隊伍中來。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與全球兒童安全組織合作連續(xù)五年招募市民、家長進行心肺復蘇技能學習,積累達1000人次。(社會報名可聯(lián)系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教學部 報名熱線:38626161*83191 王老師)
附:心肺復蘇方法步驟
1、先判斷患者意識
大聲地呼叫他,或者搖搖他,看是否有反應。湊近他的鼻子、嘴邊,感受是否有呼吸。摸摸他的頸動脈,看是否有搏動,切忌不可同時觸摸兩側(cè)頸動脈,容易發(fā)生危險。
2、開放氣道
將患者置于平躺的仰臥位,昏迷的人常常會因舌后墜而造成起到氣道堵塞,這時施救人員要跪在患者身體的一側(cè),一手按住其額頭向下壓,另一手托起其下巴向上抬,標準是下頜與耳垂的連線垂直于地平線,這樣就說明氣道已經(jīng)被打開。
3、人工呼吸
如患者無呼吸,立即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兩次,然后摸頸動脈,如果能感覺到搏動,那么僅作人工呼吸即可。
方法:最好能找一塊干凈的紗布或手巾,該在患者的口部,防止細菌感染。施救者一手捏住患者鼻子,大口吸氣,屏住,迅速俯身,用嘴包住患者的嘴,快速將氣體吹入。與此同時,施救者的眼睛需觀察患者的胸廓是否因氣體的灌入而擴張,氣吹完后,松開捏著鼻子的手,讓氣體呼出,這樣就是完成了一次呼吸過程。每分鐘平均完成12次人工呼吸。
4、胸外心臟按壓
如果患者一開始就已經(jīng)沒有脈搏,或者人工呼吸進行一分鐘后還是沒有觸及,則需進行胸外心臟按壓。
方法:施救者先要找到按壓的部位。沿著最下緣的兩側(cè)肋骨從下往身體中間摸到交接點,叫劍突,以劍突為點向上在胸骨上定出兩橫指的位置,也就是胸骨的中下三分之一交界線處,這里就是實施點。施救者以一手疊放于另一手手背,十指交叉,將掌根部置于剛才找到的位置,依靠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壓,胸骨的下陷距離約為4-5厘米,雙手臂必須伸直,不能彎曲,壓下后迅速抬起,頻率控制在每分鐘80-100次。
注意事項:必須控制力道,不可太過用勁,因為力道太大容易引起肋骨骨折,從而造成肋骨刺破心肺肝脾等重要臟器。老人的骨質(zhì)本身就脆,更要加倍注意。
5、單人施救和雙人施救的比例
單人施救時,每做15次人工呼吸,就做兩次胸外心臟按壓;雙人施救,則是每做10次人工呼吸,就做兩次胸外心臟按壓。
6、停止心肺復蘇的指證
在施救的同時也要時刻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觸摸患者的手足,若溫度有所回升,則進一步觸摸頸動脈,發(fā)現(xiàn)有搏動即可停止心肺復蘇,盡快把患者送往醫(yī)院進行進一步的治療。
暑假來臨,也是兒童意外傷害多發(fā)的時期,如10歲以下以墜樓、溺水、誤食較為多見,而10歲以上兒童則以車禍、溺水多見。針對低齡幼兒,家長要承擔起兒童安全第一責任人的重任,而較大年齡的少年兒童則要樹立危害意識,學會判斷傷害風險,要學會保護自己。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