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女孩小沈桐(化名)在上海浦東天池幼兒園讀大班,最近在幼兒園組織的一次“從高處往下跳”活動中,她意外摔成左肘關節(jié)骨折,進行了兩次全麻手術,手臂還將留下疤痕。
類似“從高處往下跳”的游戲,不少幼兒園都在開展。那么,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究竟從多高地方往下跳才科學呢?
▲醫(yī)生鋸石膏時,小沈桐躺在媽媽懷里害怕地哭喊
5歲女童左肘骨折
12月14日下午1點,浦東新區(qū)東方路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二樓骨科門診,5歲的小沈桐脫下棉襖,露出打著石膏的左胳膊,小心翼翼地躲在媽媽的臂彎里。
醫(yī)生拿出拆石膏的電鋸時,沈媽媽立刻用手捂住小沈桐的眼睛,生怕女兒會被眼前的一幕嚇到。“嗞、嗞、嗞……”整個過程中,小沈桐一直緊緊貼在媽媽的懷里,不敢睜眼。
據(jù)沈媽媽回憶,11月16日上午9點多,她突然接到女兒班主任的電話,稱女兒在幼兒園受傷了。沈媽媽立刻從單位趕到幼兒園,“見到女兒右手捂著左胳膊,疼得嗷嗷大哭!
隨后沈媽媽和班主任一起將小沈桐送到第六人民醫(yī)院緊急治療!爱敃r醫(yī)生說是骨折和錯位,很嚴重,必須要做手術。”

但六院的手術室已全部排滿,心急如焚的沈爸爸為女兒轉院到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當天下午5點半,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為小沈桐進行了緊急左肘復位全麻手術,在其左肘處打了兩顆釘子。
“她剛摔那天,哭得我很心疼。骨折別說小孩子,就是大人也不受不了呀。”沈媽媽一邊摟著女兒一邊回憶,“剛手術完的幾天,女兒夜里都會疼得哭,一直叫媽媽,孩子受了太多罪了。”
到底是怎么摔傷的?
11月17日,沈媽媽來到幼兒園,想看看視頻弄清楚女兒究竟怎樣摔骨折的,遭到班主任拒絕。
“班主任先墊付了一萬塊錢的醫(yī)藥費,和我們商量說想要私了。”沈爸爸說,“我們想著,畢竟這個班主任帶著我女兒也好幾年了,大家都有感情,能私了最好的,畢竟誰也不想發(fā)生這樣的事情。”
之后20多天的時間里,小沈桐一直在家養(yǎng)病,園方也沒有別的意見。
事情的轉折出現(xiàn)在12月9日。這一天,班主任打電話問沈爸爸,“當初的一萬塊錢什么時候還給她,她說,這件事情是意外,園方?jīng)]有責任的,讓我們要把這一萬塊錢還回去!
12月10日,沈媽媽來到幼兒園想問問園長。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園長表示自己并不知道小沈桐摔傷這件事情,更不知道后來住院做手術的事情。
▲沈爸爸說,園長不知道此事,說明老師沒有上報
視頻還原當時情形
12月12日,沈媽媽再次來到幼兒園,提出要看事故當天的視頻,弄清孩子摔傷的真正原因。園長同意了沈媽媽的要求,調取了當天視頻。

▲在幼兒園組織的一次“從高處往下跳”活動中,小沈桐意外摔成左肘關節(jié)骨折。
據(jù)沈媽媽提供的視頻顯示:
11月16日上午9點40分,很多小朋友排隊玩一個“從高處往下跳”的游戲,由黃色凳子疊加組成一個“5層高的樓梯”,每個臺階高約20厘米,高度逐級升高,最高處平臺高約1米。
小朋友排隊依次從最高處跳下,地上鋪了一層泡沫軟墊。在約30秒的視頻里,有6名小朋友從高處跳下,除一名男孩,其他小朋友跳下后均有身體前傾著地的動作,之后再起來繼續(xù)排隊。
小沈桐就在這群小朋友中,她著地的一瞬間身體向左傾斜,失去平衡的她左手先著地,整個人撲倒在墊子上,隨后她努力想翻身,但只見她躺著不停地打腿。
此時,值班老師所站位置離她大概有3米遠。約半分鐘后,這位老師才發(fā)現(xiàn)小沈桐有所異樣。
事后,沈爸爸問過小沈桐當時的情況。女兒說,她很怕,但大家都跳了,她也只好跳。“女兒個子比較小,只有1.1米,平時本來膽子就小。我不知道幼兒園有沒有相關規(guī)定,從這么高的地方往下跳,會不會危險系數(shù)過大?”
沈爸爸承認“這確實是個意外”,但他認為“地上墊子只有薄薄一層”,如果幼兒園的保護措施做得更到位點,或者老師能站得更近一點,或許就不會發(fā)生這樣的意外了。
12月15日、12月19日,記者先后兩次來到浦東天池幼兒園,均被保安攔在門外。保安稱:“園長不在!”記者兩次留下聯(lián)系方式,但截至發(fā)稿沒接到園方的任何回應信息。
幼兒多高往下跳才安全
類似“從高處往下跳”的游戲活動,不少幼兒園都在開展。
一位幼兒園教師認為,不斷增加難度的運動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勇敢精神和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這也被一些幼兒園稱之為“極限運動”。另一位當了20年的園長也認為,因為有教師的主動保護、有海綿墊之類的被動保護,在幼兒園開展某些“極限運動”,即便是運動能力差的幼兒也可以完成任務,這是好事。
記者在中國教育網(wǎng)官網(wǎng)上查詢到:“雙腳站立由高30~35厘米處往下跳”是1981年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草案)》中的明確規(guī)定。在采訪中,許多幼兒園教師,都覺得這一標準對現(xiàn)在的幼兒來說已缺乏挑戰(zhàn)性。但在最新的《幼兒園教育綱要》里,記者并沒有發(fā)現(xiàn)相關的具體高度規(guī)定。
那么,小、中、大班的幼兒,從高處往下跳的高度,究竟應該是多高才合理、科學呢?
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系導師,副教授張明紅表示,對于這一問題,國內學前教育主管部門和科研人員并沒有給出明確的指標,但根據(jù)多年來對幼兒體育活動的研究,她個人認為在有目的、有計劃、持之以恒地開展各項基本動作練習的基礎上,幼兒“從高處往下跳”的高度可以定為:小班30~35厘米,中班40~45厘米,大班50~55厘米。

張明紅認為,“從高處往下跳”一旦高度偏高時,幼兒就會產(chǎn)生畏懼心理,落地動作也會變形;此外,在做這個運動時還注意動作要領,幼兒的動作姿勢是否正確、要領是否掌握也很重要。只有幼兒熟練地掌握了動作要領并已形成了穩(wěn)定的動作技能,才能真正達到鍛煉身心、強健體魄的目的。
設計幼兒的游戲項目時,
一定要考慮到孩子的安全問題!
在游戲中讓孩子即能鍛煉身心,
又能安全快樂的成長!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