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唯有勤勉踏實的勞動——才能托起一個又一個致富的夢想。
在今年“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來臨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模本科班學員回信,向他們并向全國所有勞動模范、向全國廣大勞動者致以節(jié)日的問候。
習近平在回信中指出,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全社會都應該尊敬勞動模范、弘揚勞模精神,讓誠實勞動、勤勉工作蔚然成風。
財富和價值,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結晶,飽含著奮進、智慧和勤勉。
縱覽人類文明史冊,無論古今中外,衍生在地球上的不同文明體系、不同民族和國家,幾乎所有的經典訓誨中,都記載著勤勉致富的忠告,都凝結著奮斗成功的感悟。
央視財經頻道2015年播出紀錄片《勞動鑄就中國夢》
2014年,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了兩只來自義烏的撥浪鼓。小小的撥浪鼓,見證了義烏商戶們創(chuàng)業(yè)初期的艱辛。
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義烏人挑著貨郎擔,搖著撥浪鼓走街串巷,用糖等物品換取居民家中雞毛等廢品,賺取微薄的利潤。這段雞毛換糖、搖著撥浪鼓走天下的歷史,何海美至今難以忘卻。30多年前,何海美因為生活所迫擺起了地攤。
浙江省義烏市個體工商戶 何海美:我感覺到很多時候就是很辛苦。那時候是流淚的。
義烏人一點一滴辛苦的積累,慢慢攢下了自己的家業(yè)。
30多年過去了,義烏的市場早已由水泥板搭成的小攤位,發(fā)展成了中國最大的小商品批發(fā)市場,何海美也成立了一家商貿公司,主營服飾批發(fā)。如今她還開起了自己的網店, 把她的絲巾賣到了全世界。
央視財經頻道2015年播出紀錄片《勞動鑄就中國夢》
國家博物館收藏的這兩只撥浪鼓引起人們關注,一新一舊,舊的撥浪鼓有一只鼓耳,新的撥浪鼓有兩只鼓耳,分別代表實體市場和電子商務,寓意實體經濟和電子商務結合在一起,引領義烏新發(fā)展。
從挑著貨郎擔走街串巷到擺攤設點個體經營,到成立公司、利用互聯(lián)網把業(yè)務拓展到海外,從“一窮二白”的小縣城到成為聞名于世的小商品交易中心,義烏人憑借“亦工亦農亦商”的勤奮與執(zhí)著,支撐起了一個大市場,也撐起了令世人感動的“義烏精神”。
當人們被太多資本運作、企業(yè)上市、一夜暴富的動人故事所打動而津津樂道時,錢生錢的模式似乎幻化成了“終南捷徑”,有人追求“少勞多得”,有人幻想“不勞而獲”,甚至有人鄙視誠實勤勉,認為“干實業(yè)掙錢難,錢掙錢容易”。
但勞動創(chuàng)造人類財富,這才是千古不變的鐵律。
馬克思認為,勞動是創(chuàng)造價值的唯一源泉。
恩格斯則明白無誤地指出: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辛勤的勞動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創(chuàng)造豐裕富足的物質生活和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從而使人自身得以不斷發(fā)展和全面提升,這是人類社會的最本質特征和最偉大之處。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