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還記得圓明園銅獸首、甘肅大堡子山金器和福建肉身坐佛等這些慘遭劫掠和盜賣而流失海外的珍貴中國文物么?它們多舛的命運一直牽動著億萬中國人的心。
這次,又有一件中國文物被拍賣了!日前,有媒體報道英國坎特伯雷拍賣行(The CANTERBURY AUCTION Galleries)將于4月11日拍賣“青銅虎鎣(yíng)”等疑似圓明園流失文物。
虎鎣
洗劫圓明園的這場浩劫,是國人心中永遠的痛。因此,對于拍賣“青銅虎鎣”等疑似圓明園流失文物的行為,許多中國民眾憤慨不已,其中不乏惋惜之聲:
@占卜師南希:勿忘屈辱,吾輩自強!
@瓦片粉碎者:還有好多國寶流落他國,快快回故鄉(xiāng)吧!
@超級英勇無敵小戰(zhàn)士:強盜……不知廉恥的搶了人家東西還要去賣……
也有網(wǎng)友表達了對自己的東西卻要用金錢才能買回的不滿: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一百年前搶我們的文物,現(xiàn)在還要拍賣,請你們考慮后果。
@王率軍:尊重文物,不準買賣文物!
@cwxing:搶走的東西不用歸還?
@會不會:不好意思,這是非賣品。
@噗噗:今天我要帶走它!
@人民6PvFM:侵略的證據(jù),竟然拿出來拍賣。國際公理何在?
對此,國家文物局也正在了解核實有關(guān)情況,相關(guān)部門負責人表示,國家文物局一貫反對并譴責買賣非法流失文物的行為,希望有關(guān)機構(gòu)遵守相關(guān)國際公約精神,尊重文物原屬國人民的感情,不買賣非法流失的文物,不以此類文物為名進行商業(yè)炒作。
歷經(jīng)千年風霜的“虎鎣”,從中國“漂泊”至英國,如今,重回故土竟要如此周折。
這尊距今約3000年的稀有西周青銅盛水器“鎣”因其器蓋和出水口的老虎造型設(shè)計而得名“虎鎣”。
虎鎣
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洗劫圓明園,大批文物被其掠奪,而這只“虎鎣”也未能幸免,它落入了英國海軍上校哈利•劉易斯•埃文斯之手。
埃文斯在與家人的通信中詳述了自己參與同中國軍隊的戰(zhàn)爭;洗劫圓明園珍貴文物并現(xiàn)場拍賣;掠得青銅器、琺瑯器和瓷器等珍貴文物;以及他撤走前參與的將圓明園付之一炬的“大派對”。
英國海軍上校哈利•劉易斯•埃文斯
埃文斯家族信件
讓我們來看看埃文斯是怎么在信里“生動”描述搶劫現(xiàn)場的——
“法國人得到了許多價值高昂的戰(zhàn)利品,包括手表、鐘表、皮大衣、絲綢等。將軍霍普•格蘭特號令所有人用所有能找到的推車,盡可能地帶回更多東西。而這些所有東西都被現(xiàn)場拍賣掉,賣的錢作為獎勵發(fā)給 6號參戰(zhàn)的部隊,這些超贊的東西賣的錢數(shù)令人難以置信!
他眼中的圓明園是這樣的——
“坡頂?shù)慕ㄖ酁樗略号c佛像,有些廟宇令人嘆為觀止,其供奉的佛像巨大無比,我看到的一座至少就有六十英尺高。這些廟宇鑲嵌大量絕美的青銅和琺瑯,但體量實在太大,搬不走。站在其中一座佛像邊遠眺是一番語言難以描述的雄奇的景致,為看一眼長驅(qū)五十英里也值得!
關(guān)于最終歸他所有的戰(zhàn)利品,埃文斯寫道——
“我成功從平地的某處宮殿獲取了幾個青銅與琺瑯瓷花瓶,希望有一天它們能抵達南海城(英國南部漢普郡普茨茅斯海濱勝地)。我還帶上了一些極其別致、鑲繡帝王黃綠龍紋的瓷杯與茶碟,然而它們太容易碎了,我真的懷疑能否完好無損地把它們帶回家。不過我已非常小心地將它們包裹起來了!
這些信件是埃文斯的兒子查爾斯•劉易斯•埃文斯在整理家書時發(fā)現(xiàn)并重新記錄下來的。與之一同公開的還有多張黑白照片,詳細記錄了與“虎鎣”一同從圓明園被搶走的多件文物在埃文斯家族歷代房間里的陳設(shè)狀況。
“虎鎣”在埃文斯家陳設(shè)
“青銅虎鎣”估價人民幣百萬元以上。據(jù)拍賣方英國坎特伯雷拍賣廊介紹,他們希望這些罕見史料能夠表明“虎鎣”這件青銅器傳承有序、彌足珍貴。但同時這些資料恰恰也佐證了“虎鎣”原本是陳設(shè)在圓明園的珍貴藏品,八國聯(lián)軍中的英軍在蕩平圓明園期間將“虎鎣”和其他文物搶劫到了英國。
不管對于中國藏家還是外國藏家來說,“虎鎣”是絕對意義上的珍品,這份珍不僅是因為它的文物稀有度,更是因為它背后依附著的是中國人每每想起就痛心疾首的沉重歷史。
劍橋大學獨立學者、中國藝術(shù)與文化史家薛好佩(Hajni Elias)對“虎鎣”進行了深入分析:“‘虎鎣’造型精美穩(wěn)健,設(shè)計和外觀裝飾清晰醒目,而且竟然保有原配頂蓋。這著實是件不尋常的幸事。因為截至目前,絕大多數(shù)的鎣都很難找到它的原配頂蓋。這件容器的擁有者是一位周朝的政治官員。此鎣的翻砂工融合了相當值得注意的元素,它承載了重要而又復雜的儀式內(nèi)涵。”
目前“鎣”類青銅器已知僅存世七件,除“虎鎣”和另一件“鎣”現(xiàn)身拍場,其余五件均為博物館收藏,實屬罕見。
既是公開拍賣,不如以重金回購?很多人的第一念頭恐怕都是如此。事實上,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商業(yè)回購模式一直是我國政府追討流失文物的重要途徑之一。2002年,國家財政部和國家文物局共同啟動了“國家重點珍貴文物征集專項資金”,每年撥付5000萬元用于征集流失海外和民間的珍品文物。
然而,單憑回購模式追討流失文物,將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不小的負擔。此前,為了購回宋代書法家米芾的《研山銘》,付出的代價高達2999萬元。如果長期走回購的路子,我們或許將面臨不堪重負的殘酷現(xiàn)實。
另一方面,“虎鎣”因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流失國外,百年后,卻需要中國人花重金回購,情理上多少讓國人難以接受。尤其是,“國寶工程”啟動后,中國流失在海外的文物,其行情一路看漲。不惜一切代價回購虎鎣,是否正中某些人的“下懷”?
也有網(wǎng)友表示,既然“虎鎣”屬于我國,何不通過國際執(zhí)法合作、國際民事訴訟、第三方斡旋、談判協(xié)商等方式追回流失文物?畢竟,依法追索,我國有理有據(jù)。
“虎鎣”只是眾多漂泊在海外的被劫掠中國文物中的一件,無論是通過曠日持久的國際訴訟,還是中國藏家為促成文物回流而不惜以重金相搏,中國是在官方還是民間層面這些年都在做出各種積極的努力,促使中國文物和中國文化在世界上得到應有的尊重和認可。
銅獸首、坐佛、青銅器……
帶它們回家,是每一個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們深知需要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
或許回家的路并不那么順利,
但,這些珍貴文物,
不論流失到世界哪個角落,
其自帶的中國烙印,
永遠不會消失!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