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八月份徐玉玉事件,大家都并不陌生。自徐玉玉事件被爆出后,又有多起類似大學生被騙的事件被挖出。在上周五的《第一探訪》中,我們報道了在網(wǎng)絡上,有大量出售個人信息的賣家。那么,賣家是從哪里知道的個人信息呢?都有哪些渠道會導致信息泄露呢?我們的記者對此再次做了探訪。發(fā)現(xiàn)在我們身邊,很可能就有一些行業(yè)內鬼。在之前播出的節(jié)目中,記者通過QQ聯(lián)系上了販賣信息的人。一個名為:“全國電銷客戶電話資源”的賣家自稱,他那里有多個省份的車主信息。這名賣家還告訴記者,車主信息一萬條500塊,保證最新,保證真實。然而,這樣的買家,并不是信息外泄的源頭。那么信息外泄的源頭到底在哪呢?在實際生活中,很多人都會有過這樣的經歷。買了一輛新車,然后就開始接到各個保險公司的推銷電話。對此有人質疑,這可能就是信息外泄的一個渠道。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來到一家汽車4S店,自稱想購買個人信息。工作人員表示,客戶購車時,會登記個人姓名、電話、留下身份證復印件等資料。一般來說,這些資料信息都會進行信息共享。而所謂的信息共享,就是在一個范圍內,大家都能看到。那么,這個范圍到底有多大呢?這位4S店銷售工作人員坦言,只要自己的電腦聯(lián)網(wǎng),不是自己辦理的業(yè)務,客戶信息也可以得到。有了客戶信息之后,他們會私下出售這些信息,這似乎成為了一種潛規(guī)則。這位銷售人員還透露說,客戶信息到處都有賣,賣的價格也非常便宜。并且,在一些車輛登記機構,也可能會發(fā)生車主信息泄露的情況。這可以說是他們工作的一個隱形福利。這么看來,車主信息其實很容易外泄。如果被別有用心的人買到手,他們會拿來做些什么呢?詐騙,是最嚴重的情況。而一般來說,拿來電話推銷是最大的用途。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些市民,他們表示這種情況遇到的太多了,先開始會覺得很氣憤,但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