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喬治·戈登(charles george gordon)(1833年1月28日—1885年1月26日),英國軍官。由于他在中國和北非的功勛,而被英國后世所紀念,同時也遭到了中國和北非人民的唾棄。 早年生活 戈登出生在倫敦的伍爾維奇(woolwich),是皇家炮兵隊(royal artillery)的h. w. gordon將軍的第4個兒子。他在陶頓學校(taunton school)受教育,后來在1848年進入皇家軍事學院(royal military academy)。1852年,他被授與皇家工兵軍團(royal engineers)少尉的職務,他在查塔姆的皇家工兵軍團學校繼續(xù)完成他的訓練,并在1854年晉升到中尉。 一開始他被指派去建造威爾斯的米爾福德港(milford haven)的防御工事。但由于克里米亞戰(zhàn)爭的爆發(fā),他在1855年1月被指派到巴拉克拉瓦(balaklava,現(xiàn)屬烏克蘭)。6月18日到9月8日他參與了對塞瓦斯托波爾(sevastopol)的攻擊。 另外他也參與了對kinburn的遠征,并在沖突結(jié)束後回到塞瓦斯托波爾。戈登伴隨一個國際和平委員會劃定沙皇俄國和土耳其在比薩拉比亞(bessarabia)的新國界。他繼續(xù)他在小亞細亞的調(diào)查工作,并在1858年底回到英國;他被委派為工兵學校的教師,而且在1859年晉升為上尉。 中國 戈登在英國的時間很短暫,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他被指派到了中國,并在9月抵達天津。他沒趕上對大沽炮臺的攻擊,不過趕上的占領北京和頤和園的行動。他在中國北方一直待到1862年4月,直到太平天國開始在上海威脅歐洲人為止。 太平天國從1850年開始在廣西、湖南和湖北等省取得一連串勝利,并在1853年占領了南京;后來進攻的態(tài)勢開始緩慢,太平天國基本上不再擴張,不過他們已經(jīng)夠靠近上海并威脅在那里的歐洲移民。上海成立了一支由歐洲人和中國人組成的義勇隊來防御這座城市。這支軍隊是由一個美國人華爾 (frederick townsend ward)所指揮,零星的戰(zhàn)斗持續(xù)在上海西郊發(fā)生,華爾的軍隊正在緩慢的撤退。 英國人在這個時候抵達,英國將軍斯特維利(william staveley)決定與華爾和另一支小型法國軍隊將上海30英里內(nèi)的太平天國勢力逐出。嘉定、青浦原本被太平軍占領,在1862年底這些地區(qū)基本上被義勇隊奪回。 華爾在對慈溪的攻擊時陣亡,他的后繼者不被中國皇帝所喜歡。當時的江蘇巡撫李鴻章,要求斯特維利另指派英國軍官來指揮洋槍隊。斯特維利選擇了戈登,這時的戈登已經(jīng)是一個少校了。1863年3月,戈登在松江接任了指揮,并且得到常勝軍的稱號,一個用來鼓勵但夸張的稱號。戈登重整了軍隊并支援常熟,這個救援是成功的,戈登很快的得到士兵們的尊敬。 11月,蘇州被戈登和中國軍隊合力攻下。1864年5月,太平軍在天京(今南京)外圍最后一個堡壘常州失陷,常勝軍的聲望也達到最高峰。 戰(zhàn)爭結(jié)束後,中國皇帝同治授與戈登中國軍隊最高的軍階——提督的稱號;另外,英國也晉升他為中校并封他為巴茲勛爵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