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埃里希·弗洛姆 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1900年3月23日—1980年3月18日)是一位國際知名的美籍德國猶太人人本主義哲學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學家。畢生旨在修改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以切合發(fā)生兩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西方人精神處境,埃里希·弗洛姆在此被尊為“精神分析社會學”的奠基人之一。 1900年3月23日,弗洛姆生于德國法蘭克福市一個猶太人家庭,為家中獨子。1918年弗洛姆進入法蘭克福歌德大學學習兩學期法學。1919年暑假后,弗洛姆進入海德堡大學學習,改學“社會學”,老師有alfred韋伯(馬克斯·韋伯的兄弟)、卡爾·雅斯貝斯(karl jaspers)和李凱爾特(heinrich rickert)。1922年從海德堡獲哲學博士學位,次年至慕尼黑大學專攻精神分析學,1925年-1930年,他在柏林精神分析學會接受精神分析訓練完畢。1930年,他開始臨床實踐,加入法蘭克福社會觀察學會。納粹在德國執(zhí)政后,弗洛姆搬到日內(nèi)瓦,1934年進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1943年離開哥倫比亞后,他幫助組建華盛頓精神病學學校紐約分校, 1945年william alanson white精神病學,精神分析和心理學協(xié)會。 1950,弗洛姆搬到墨西哥城,成為unam(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墨西哥) 教授,直到1965年退休。這里的醫(yī)學院建立精神分析部。他擔任密歇根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從1957到1961年,1962年以后擔任紐約大學文理學院心理學客座教授。1974年他搬到瑞士muralto,1980年,八十歲生日前五天死在家中。弗洛姆堅持臨床實踐,出版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