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元培在香港病逝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 蔡元培字鶴卿,號孑民,浙江紹興人,是中國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思想家。蔡元培早年苦讀經(jīng)書,崇尚宋儒,并取得功名,連中舉人、進士,在翰林院供職。甲午戰(zhàn)爭后開始接受西方資產(chǎn)階級政治學說,提倡新學,同情維新變法。1902年在上海創(chuàng)辦了我國最早的女子學堂一愛國女子學校,并任校長。同年,與章炳麟等創(chuàng)立中國教育會,出任會長。1904年與龔寶銓等在上海成立光復會并任會長。1905年在上海經(jīng)何海樵介紹,加入了同盟會,并參加了暗殺團,進行反清活動。1907年留學德國。 辛亥革命后,回國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主張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廢止祀孔讀經(jīng)。1912年因不滿袁世凱擅權(quán),辭職下野。191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聘請《新青年)主編陳獨秀為文科學長,并聘請李大釗、胡適、錢玄同等“新派”人物在北大任教,采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實行“教授治校”的制度,提倡學術(shù)民主,支持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爆發(fā)后,積極支持學生的反帝愛國運動。1927年后,任國民黨南京政府大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長和監(jiān)察院院長。 “九.一八”事變后, 他積極主張抗日,贊同中共提出的國內(nèi)團結(jié)、共御外侮的政治主張。1932年,他與宋慶齡、魯迅等人發(fā)起組織了中國民權(quán)保障同盟,并擔任副主席。1937年冬,上海被日軍侵占后,蔡元培移居香港,直到病逝。遺著收入《蔡元培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