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胥江祖廟,又稱蘆苞祖廟,或武當行宮,因廟前北江段古時稱胥江而得名。位于三水蘆苞鎮(zhèn),距三水城區(qū)30公里。祖廟背倚龍坡山(又名小華山),面臨北江河,是一座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廟宇,該廟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間(1280 - 1228年),歷經(jīng)宋、元、明、清、中華民國五個朝代,距今已有近800年歷史,歷史悠久,享有盛名,蜚聲省內(nèi)、海外。1989年被確定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祖廟由三座廟宇并列而成,武當廟(也稱北帝廟)作為主體廟居中,左為普陀宮(也稱觀音廟),右為文昌宮(也稱文昌廟),三廟分別供奉著北方真武玄天上帝、觀世音菩薩、文昌帝君的神像。三廟的建筑均為二進院落四合院式布局,采用磚木結構。墻體全是水磨青磚對縫砌就,屋面為碧綠色的琉璃瓦,施以木雕蓮花托,四角翹飛,屋脊上鑲有雙龍戲珠及瓷制人物,栩栩如生,“藝術裙”上刻有歷史典故、神話傳說、人物花卉、詩書字畫。祖廟現(xiàn)存的磚雕、陶塑、石刻、灰塑等,以其工藝精湛、造型獨特、色彩斑斕,展現(xiàn)出祖輩們的聰明才智和濃厚的民族特色,使這座古老的廟宇真正成為巧奪天工的藝術殿堂,讓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
尤其值得稱道的是武當行宮內(nèi)有一口名曰:“金沙圣井”的水井,相傳此并為一金龍留下的龍涎和金鱗而形成的,井水清洌爽口,曾被定為朝庭貢品,香客恭飲此水,也能消災除病、延年益壽。該寺經(jīng)歷代擴建重修,規(guī)模漸大,氣勢宏偉。正面為大雄寶殿,左側為六祖殿,右側為地藏殿,占地面積九百多平方米。歷代僧徒在此習武看醫(yī),業(yè)績昭彰,曾令該寺聲名遠播,繁盛一時。另外在武當行宮山門的陶塑花脊的頂端有一棵奇樹,該樹不知長于何年,自從1935年被一位香客發(fā)現(xiàn)至今,既不長高也不枯萎,自然成活,常年泛綠,它奇特的生存方式一直是個難解之謎,迄今為止也無人破解,被游客們譽為“神游”。
祖廟公園面積99338平方米,山水相接,樹木茂盛,古建筑藝術內(nèi)涵豐富。園內(nèi)有以素食而遠近聞名的齋堂,眺望滔滔北江水的望江亭,還有禹門牌坊、靈光普照牌坊、青去直步牌坊、百步梯、望江亭、太婆山、仙印石、普濟橋、龜蛇池等景點,是一塊集文物觀賞、祭拜祈愿、休閑養(yǎng)生于一體的好地方。更集天地之靈氣,朝覲甚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