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是一座美麗的城市。九江,集名山(廬山)、名江(長江)、名湖(鄱陽湖)于一體,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130多年前,這里就是對外通商口岸,1992年被國務院批準為長江沿岸開放城市。長江是中國最大、最長的東西向水上大通道,京九鐵路是我國最長、現(xiàn)代化程度最高的南北向陸上運輸大通道,兩條大動脈在九江市區(qū)交匯,九江成為承東啟西、引南接北的金十字交匯點。九江市城南的廬山,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qū),1996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山川奇秀
神奇的大自然賦予了九江十分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和雄美壯觀的山水勝景。在縱橫一萬八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星羅棋布著230多個景點景觀,呈現(xiàn)出一幅千崖競秀、萬壑爭流、梵宇巍峨、勝跡如林的山水畫卷,形成了一個以廬山為“龍頭”,包括“六區(qū)”(牯嶺、山南、沙河、永修、潯陽、共青)、“兩點”(石鐘山、龍宮洞)、“一線”(鄱陽湖水上旅游線)的大型旅游區(qū)。
九江自然景觀之所以稱奇,是由于這些景觀、景點經(jīng)大自然在漫長歲月里的精雕細刻,獨具神韻,巧奪天工。游客到九江,可看到“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的萬里長江和“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鄱陽湖;可以看到被宋代詩人蘇軾贊嘆為“橫看成嶺側(cè)成峰”的峻嶺奇峰,被唐代詩人李白形容“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九天奇瀑和清代詩人張維屏為之陶醉的“白如雪、軟如綿、光如銀、闊如!钡纳衿嬖坪#豢梢钥吹矫珴蓶|吟詠過的“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的險峰奇洞與我國著名地質(zhì)學家李四光考察過的第四紀冰川遺跡;還可以看到被國際鳥類學家驚嘆為“中國發(fā)現(xiàn)了一個大金礦”的鄱陽湖候鳥奇觀。
九江的自然景觀有一大特色,就是四季常新,常年可接待游客。以廬山為例,晚春的廬山,“山寺桃花始盛開”,可招徠惜春、覓春的游客,品嘗延年益壽的云霧春茶。盛夏,“江城八月苦炎暉,瀟灑山間夾纊時”,氣候清涼的廬山,是避暑消夏,療養(yǎng)休養(yǎng)的圣地。“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桔綠時”,廬山的秋天,萬山紅遍,叢林盡染,金菊飄香栗子熟,霜葉紅似二月花。隆冬的廬山,千崖冰玉里,泉聲半天聞。銀裝素裹,分外嬌嬈。
人文勝景
江環(huán)湖繞的九江,早在古代就是高僧名士和文人墨客慕名登臨的旅游佳境。魏晉南北朝時,高僧慧永、慧遠、名道士陸修靜等曾先后來到九江,尋覓凈土,筑舍修行。從東晉至清末到九江和廬山為官、訪友、游覽、隱居的著名文人雅士多至五百余人。由此,九江人文景觀勝跡如林。文學方面,九江是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的故土家園;又是北宋“蘇門四學士”之一的黃庭堅的故里。宋代我國四大書院的白鹿洞書院就在九江。這所有綱領(lǐng)、有校規(guī)、有秩序的高等學府,培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的靖節(jié)之土,有用之才,流風余緒,澤及明清。
九江的山川,曾留下過眾多騷人墨客的足跡。明嘉靖《九江府志》稱:九江“自陶(淵明)、謝(靈運)以來,儒風綿綿,相續(xù)不絕;高人閑士,蟬聯(lián)不絕”。他們當中,多是執(zhí)領(lǐng)風騷的名儒。中國文學史上一系列引人注目的詩壇巨擘、文章巨公,如江淹、謝靈運、李白、李渤、白居易、蘇軾、蘇轍、王安石、陸游、朱熹、楊萬里、唐寅、王守仁、紫霞真人、魏禧、潘耒、康有為等,都曾為九江和廬山的天然美景而傾倒,在這里放歌山水,記敘游蹤,敷陳掌故,抒發(fā)情懷,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題記、墨跡、軼聞、佳話,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