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槎山橫臥于山東榮成市南部黃海之濱,面積約20平方公里,其主峰清涼頂海拔539米,面積約30平方公里,因它峰連九頂,其色如黛,故著稱“九頂鐵鐵槎山”。
“槎山”頗富詩意。“槎”字古代作“筏”字解,就是船的意思。春夏季節(jié),海上多霧,漫上岸來,集聚在山坳溝壑間,如輕煙縷縷,裊裊浮動,此時的搓山宛如仙山瓊閣,時隱時現(xiàn),而搓山九座峰頂漂浮在霧海之上,宛如葉葉扁舟,浮游于海上,“山如海上槎”,故稱槎山。鐵槎山九頂連綿,危峰兀立,巍峨峻拔,山海相映,雄偉壯觀,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名勝古跡繁多,自古便有“大東勝境”之稱。主要景點有云光洞、咸水洞、龍泉井、仙人橋、石雕墳、千真洞、九龍池等。近年又按原貌修復了增福延壽宮和開元觀廟群兩大道教遺跡。
鐵槎山是道教的重要發(fā)祥地。據(jù)史書記載:金代大定年間,王重陽東來授徒,創(chuàng)立道教全真教,東牟王處一,字玉陽,于昆崳山煙霞洞拜王重陽為師,演習道法,創(chuàng)立了全真教昆山派,著教義名為《云光集》,所留遺跡甚多。后來,云光洞處游人日繁,玉陽不堪其擾,遂遷往清涼頂,在其北一座石壁上開鑿了千真洞,繼續(xù)修煉道法。
1991年,鐵槎山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qū)”。
1992年被林業(yè)部評定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