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景點 |
青島珠山國家森林公園 |
介紹 |
青島珠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青島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西部,含柳花泊街道辦事處全境,并與膠南相接。小珠山屬嶗山山系,為燕山期形成的花崗巖山地,整個山脈呈東南、西北走向,長約13公里,寬約8公里,總面積約為104平方公里,位于柳花泊街道辦事處轄區(qū)40平方公里,境內(nèi)有名稱且海拔百米以上的山峰就有40余座,主峰大頂海拔724.90米。 據(jù)《增修膠志》載:“小珠山與大珠山皆古朱山也!薄斗馐下勔娪洝吩疲骸爸萆郊礊橹焐,淳于州國也,吳楚之人謂州為朱,則此山宜名州山。”《膠州志》載:“治南有大、小山,海疆名鎮(zhèn)也。小珠千巖攢空兩峰特起,萬山皆在其下;大珠山綿亙百余里,東插入海,勢如巨鰲,二山錯立,天表云氣,出沒不絕,夏尤蓊蔚,望之累累若珠。”據(jù)此,小珠山之名,因景觀特征而得名,或因“朱”演義成“珠”,又因其面積較大,珠山小,故名小珠山。 珠山脈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險、清、幽于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臺筒,大黑澗,扎營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峰環(huán)列周圍,小珠山群峰迭翠,怪石嶙峋,常年云霧繚繞,瞬息萬變,忽隱忽現(xiàn),或濃或淡,勝似夢境之迷離,素有“東嶗西珠,雙珠嵌云”之說。小珠山地處海濱,景物獨特,層巒疊嶂,奇峰陡峭,曾被前人列為膠州八景中的第一勝景。 小珠山地域內(nèi)氣候宜人,夏無酷暑,冬無嚴寒,花繁水秀,清朝文士周智於有詩云:“累累形勝若蒼煙,九曲誰將一線牽,神女倦游何處,雙珠拋在水云邊。” 珠山山脈綿亙數(shù)十里,或威武雄壯,或秀氣橫溢,多姿多彩,且山山都有美妙動人的名字,如釜臺筒、老君塔山、七甲山、龍雀山、石老山等。望夫山孝親相夫教子的妻子盼望丈夫早日回家,每天站于此,后化作一座山峰,望夫山由此而得名。山不在高,座座有一個美妙的傳說。 珠山的巧石是立體的畫,無聲的詩,這些巧石千姿百態(tài),似人似物,似禽似獸,逼真逗趣,維妙維肖。當你走進小珠山,無數(shù)巧石爭先恐后擁到你的眼前,在珠山腳下,抬頭可見一只振翅欲啼的“金雞報曉”,它正在熱情的歡迎來小珠山游覽的八方游客;憨態(tài)可掬的“小海龜”;鐵拐李醉酒后曬放的“靴子”;“飛來石”都是那么逼真,那么的維妙維肖;相親相愛,相敬如賓,互相攙扶的“姜公背姜婆”,向人們講敘著一個動人的傳說故事。 傳說以前山腳下住著兩位老鄉(xiāng)村醫(yī)生,人們只知道夫婦倆姓姜稱姜公、姜婆,夫妻倆醫(yī)術(shù)高明且心地善良。因老婆婆是小腳,走山路不方便,姜公總要背著婆婆。有一次,兩人出去采藥,姜公被老虎咬死,姜婆因悲痛過度昏死過去后,再也沒有醒過來,老百姓將他倆葬于山下。有一年的雨季,山洪暴發(fā),山洪過后,兩位老人的墳墓不見了,山頂出現(xiàn)了兩塊重迭相依的“石老人”,人們?yōu)榱思o念他們,稱之為“姜公背姜婆”。 登釜臺筒放眼四周,可見靜坐于山中的“觀音拜天”,微笑于天下的“大肚佛”,行至南天門,可見諄諄教導,至理于天下的“孔子授書”,威風八面、怒嘯沖天、欲霸天下的“嘯天金獅”,站于雄峰之巔,可見八仙飄然過海來珠山相聚,敘說天下事的“八仙聚”;脫殼而出的“蛋生石”;神態(tài)逗人的“猴子石”等等,無不使人驚嘆大自然的造化。小珠山巧石爭崛、怪石疊布,猶如神工天成,妙趣橫生,給寧靜的小珠山帶來活力,帶來靈氣,巧石又好像無數(shù)的明珠撒落在群山之中,把珠山點綴得美麗動人。 小珠山不僅石奇,且因其山高陡峭而險象環(huán)生。底部有猶如釜臺,頂部峭如刀削的釜臺筒,盤垣而上的南天門,石滑壁陡,處處體現(xiàn)一個“險”字。釜臺筒,原名“望夫臺”,海拔439米,釜臺筒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古時,小珠山腳下住著兩戶人家,一家有個女兒叫香香,一家有個兒子叫石栓。二人從小青梅竹馬,情篤意深,長大后,二人相親相愛。一天,香香上山挖野菜,不慎跌斷了一只胳膊,要配制接骨丹,需要釜臺筒上的草藥,石栓不顧山勢陡險,爬了上去,采到了草藥后,下山時不慎摔死了。香香用了石栓采得的草藥,胳膊好了,可是她卻飯不吃,水不喝,天天地村口凝望釜臺筒,不久郁郁而死,人們把她久久凝望的釜臺筒叫做“望夫臺”。美麗的民間傳說寄托了當?shù)厝嗣竦臐鉂獾那樗,體現(xiàn)了他們豐富的想像力,賦予了秀麗小珠山的神秘和生機。小珠山石洞零星分布于山間谷壑,掩映于花草叢中,點綴著小珠山的秀麗景色,當?shù)貍髡f曾有狐仙居住于此,有虔誠者前來請愿,有求必應,從而狐仙洞府之名遠近聞名。 水是山之靈氣,灣灣小溪,潺潺流水,成為小珠山流動的神韻;一瀉而下的水流撞擊在石板上,濺起水花朵朵,充滿了“大珠小珠落玉盤”的詩情畫意,而涓涓細流又好比山的音樂,奏響了歡快的樂章,曲折婉轉(zhuǎn)的流淌于山間谷壑。涓涓細流被落日余輝染成金黃色,粼粼泉水靜中有動,水中斑斑倒影又增添了一份神秘,座落于小珠山腳下的青石潭,清澈見底,水從潭底青石中噴涌而出,常年不竭。小珠山水質(zhì)無污染,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zhì),用于沏茶,分外清香,常飲氣清目爽,延年益壽,是小珠山向人們饋贈的天然飲品。青石潭還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早間,小珠山“紫草人參”得道成仙,時常嬉笑于林間小溪邊,紫草晨起梳妝,紅光滿山,人參下河沐浴,河水晶瑩甘洌,游人來此皆以水凈面而濯足。 小珠山草木蔥郁,樹木品種繁多,稀有樹種隨處可見,山地森林覆蓋率為70%,白云寺遺址內(nèi)的皂角樹為明代所植,屬北方罕見的樹種,已有幾百年的歷史。綠樹裝扮群山,如翠如緞,峭壁映山紅含苞吐艷婉如一片火海,雪白的薔薇,拂面之絮,紛紛如毛,更有五顏六色的野花,更添山之秀氣,風之嫵媚。遮天蔽日的林木,青青如緞的草坪,潺潺流水,步入其中,仿佛走進了世外桃園,人間仙境,給你一份恬然清涼的心情。
免費 |
位置 |
山東青島
|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安徽
澳門
北京
福建
甘肅
廣東
廣西
貴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龍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蘇
江西
遼寧
內(nèi)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臺灣
天津
西藏
香港
新疆
云南
浙江
重慶
熱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