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軒轅廟
景點 |
軒轅廟 |
介紹 |
軒轅廟,俗稱黃帝廟,座落于黃帝陵所在的橋山的東麓,宋太祖開寶年間移建于今址。 軒轅廟最早建于漢代,廟址設(shè)在橋山之麓。唐代正式將祭祀活動列為國祭,并開始重修擴建黃帝陵廟。宋太祖開寶初年,為避河水侵蝕,將軒轅廟由橋山西麓遷至橋山東麓黃帝手植柏之處,重新修建了廟院、山門、過亭、大殿,即今天所拜謁的軒轅廟,并再次將黃帝陵廟列入國家祭典。
院內(nèi)有古柏14棵,右側(cè)有一株古柏特別粗樹枝像虬龍在空中盤繞,一部分樹根露在地面上,葉子四季不衰,層層密密,像個巨大的綠傘,相傳為軒轅氏所手植,距今5000多年。樹旁有一碑樓,內(nèi)嵌石碑一塊,上寫:"此柏高五十八市尺,下圍三十一市尺,中圍十九市尺,上圍六市尺,為群柏之冠。相傳是軒轅黃帝手植,距今約有五千余年。諺云:’七樓八擤半,圪里圪瘩不上算,’即指此柏。"據(jù)說,不久前對此樹重測了一次,下圍已達到三十市尺,有人說,此柏是目前全國最大的一株, 稱為"柏樹之王"。
廟院里有歷代重修軒轅廟的碑記和祭文石,共46通。廟院最后邊是大殿,上懸"人文初祖"金字匾額,殿內(nèi)正中置牌位,上書"軒轅黃帝之位"6字。據(jù)說全國共有黃帝陵七處,甘肅、河南、山東、河北等地都有黃帝陵,但只有橋山的黃陵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國后,人民政府對保護黃帝陵十分重視,多次進行整修,并擴展道路,增建文物陳列室及服務(wù)設(shè)施。每年來此參觀游覽,上山拜謁黃帝陵的人越來越多。
軒轅廟總占地面積26畝。主要建筑沿南北軸線順次排列為廟門、誠心亭、碑亭和人文初祖大殿,東側(cè)為碑廊,西側(cè)為接待室和文物展室其風(fēng)格多為明代歇山形建筑。廟內(nèi)共存放古今石碑五十余通。這些石碑有北宋以來的“御制祝文”、名人題詠和重修碑記,包括孫中山、將中正、毛澤東的詩文、題字和祭文。由江澤民、李鵬為黃帝陵整修工程的題詞以及董建華親筆題寫的“香港回歸紀(jì)念碑”也赫然立于廟內(nèi),給這座千年古廟增添了時代氣息。
|
位置 |
陜西延安
|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安徽
澳門
北京
福建
甘肅
廣東
廣西
貴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龍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蘇
江西
遼寧
內(nèi)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臺灣
天津
西藏
香港
新疆
云南
浙江
重慶
熱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