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峽勝似三峽,山比三峽險;小漓江賽過漓江,水比漓江清 這是游人曾為龍慶峽擬的一副對聯(lián),或許,它道出了這片奇山麗水的底蘊;或許,那更深的體現(xiàn)和感悟,用一副對聯(lián)是難以窮盡的。但龍慶峽就是龍慶峽,它既有南國山水的柔媚與婉約,又不失北方山水的雄健與陽剛,它是集南北山水之大成,而出落成的一顆塞外璀璨的明珠水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乘船游龍慶峽,仿佛是用手徐徐展開的一軸山水長卷,漓江風(fēng)韻撲面而來,游人無處不在畫境中。那山,群峰屏列,逶迤嵯峨,隨形寓意,依貌稱名,大自然的天道滄桑、鬼斧神工造化了鎮(zhèn)山如來、鐘山、鳳冠島、東大寨、月亮灣等30余處景觀,附麗了人的感情,山水就有了人的性格和靈性。那水,碧波清流,九曲縈回,綠得氤氳,柔的纖繾,拓山光鳥影于懷,納長天白云在胸。山回水轉(zhuǎn),水貫山行,可謂"崖出疑無路,云開別有天"。 龍慶峽位于延慶縣,距北京市區(qū)85公里,又名“古城九曲”,有“塞外小漓江”之稱。龍慶峽谷口的古城村,相傳是遼代蕭太后的花園行宮,明清時這里就是旅游勝地,現(xiàn)在是古城水庫,古城河發(fā)源于海坨山東側(cè),沿河兩岸有眾多的泉眼補(bǔ)給水源,河水終年不斷。兩邊的崖岸之上,有鎮(zhèn)山如來、石熊跳巖、九連洞、雞冠山、金剛山、馬蹄潭、將軍巖、金剛寺遺址等奇峰怪石,堪稱“塞外一絕”。它既有塞外的雄奇,又兼有江南的秀麗,可與桂林的漓江、長江的三峽相媲美。是北京十六景之一。 龍慶峽位于延慶縣,距市區(qū)85公里。古稱“神峰列翠”,又名“古城九曲”。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dá)誕生在龍慶峽以南當(dāng)時名叫香水園的地方。龍慶峽谷口有古城村。明、清時叫花園屯,相傳是遼代蕭太后的花園行宮。村東北隅有一古城舊址,系漢初置夷輿縣城故址,因此,相沿習(xí)稱此地為古城。 1981年建成古城水庫。古城河發(fā)源于海坨山東側(cè),沿河兩岸有眾多的泉眼補(bǔ)給水源,河水終年不斷。兩邊的崖岸之上,有鎮(zhèn)山如來、石熊跳巖、九連洞、雞冠山、金剛山、馬蹄潭、將軍巖、金剛寺遺址等奇峰怪石,倒影入水,水動山搖,令人心驚!堪稱“塞外一絕”。它既有塞外的雄奇,又兼有江南的秀麗。旅行者鑒評,認(rèn)為可與桂林的漓江、長江的三峽媲美。 1986年北京評選十六景,得票居第十位,取其古地名兼寓龍騰之意,定名“龍慶峽”。龍慶峽南面為八達(dá)嶺長城,西北為松山森林公園,正西是海坨山。7月份平均氣溫比延慶縣城低2.9度,比北京城區(qū)低6.4度。在已開放游覽的7公里長的庫區(qū),共有20-30處景觀。游船駛抵“九曲湖”的一座小碼頭,可以棄舟登岸,沿山谷步行而上,有神仙院、仙人棋、老虎嘴等景點。 龍慶峽因元代仁宗皇帝出生在附近的香水園村,登基后將縉山為龍慶州而得名。龍慶峽谷口有古城村。明、清時叫花園屯,相傳是遼代蕭太后的花園行宮。村東北隅有一古城舊址,系漢初置夷輿縣城故址,因此,相沿習(xí)稱此地為古城。峽谷的古城河于1980年被筑壩攔成古城水庫,形成碧綠水面。游人搭騰龍電梯欣賞高達(dá)72米的水庫和大壩垂瀑后,即可乘船游覽龍慶峽山水相映的秀麗風(fēng)貌。 龍慶峽的盛夏,氣候涼爽,空氣清新,氣溫低于北京城區(qū)6度,甚至比承德避暑山莊還低0.8度。而隆冬,結(jié)冰期較長,異常寒冷,于是,這里就誕生了冰燈藝術(shù)的奇葩,峽谷,一個冰雕玉砌的世界,一個北國冰雪的樂園。 歷史的腳印,山間古剎廟宇,又為這明麗的山水之夢,著了一筆古銅的底色,令其愈顯久遠(yuǎn)幽深。神仙院聳立在群山圍合,孤峰獨峙之巔,1998年這里再現(xiàn)明代廟宇風(fēng)采,在云霧縹渺,樹木蓊郁當(dāng)中,層層崇臺,依山疊砌,殿宇樓堂,鱗次櫛比,翠瓦丹墻,飛金流碧......一覽眾山小的玉皇頂,主閣儼然,重檐九脊。清人來此曾記“逼面千峰起,回頭萬壑低”。憑欄俯臨,峽谷曲流,形勢險勝,投目縱覽,峰濤如注,媯川生煙,大有我欲乘風(fēng)歸去,飄飄欲仙之感。峽谷深處的金剛寺,掩于南、北金剛山之間,森深壑幽,環(huán)境清麗,寺院飛檐凌空,雕甍碧瓦,棟宇巍峨,丹楹刻桷,深山藏古寺,空谷傳鐘聲...... 龍慶峽一曲一個傳說,一步一個掌故,渲染著想象的瑰麗,懸念著撲朔的迷離。 龍慶峽構(gòu)建了與山水主旋律相協(xié)調(diào)的游娛設(shè)施,峽谷口,一條258米長的巨龍,頭下尾上地懸掛于千仞峭壁,金鱗閃爍,須爪飛揚,這就是堪稱亞州第一的龍形電梯,游人乘入其間不知不覺之中,即達(dá)船臺。而凌空飛越的速滑溜索、驚險刺激的高崖蹦極,欲試心顫,欲罷不能。 龍慶峽南面為八達(dá)嶺長城,西北為松山森林公園,正西是海坨山。7月份平均氣溫比延慶縣城低2.9度,比北京城區(qū)低6.4度。在已開放游覽的7公里長的庫區(qū),共有20-30處景觀。游船駛抵“九曲湖”的一座小碼頭,可以棄舟登岸,沿山谷步行而上,有神仙院、仙人棋、老虎嘴等景點。 概貌:這里兩山對峙,如刀削斧劈,峽谷內(nèi)湖水清澈、青山倒映,水面霧靄沉沉,氣候涼爽宜人,景色于雄渾壯觀中不失清幽秀麗,古稱“神峰列翠”,又名“古城九曲”,被人們譽(yù)為“塞外漓江”。 龍慶峽旅游區(qū)內(nèi)現(xiàn)有景點30多處。乘船而上,崖岸兩側(cè)奇石,有鎮(zhèn)山如來、石熊跳巖、九連洞、雞冠山、金剛山、馬蹄潭、將軍巖、金剛寺遺址等奇峰怪石,峽谷接踵而至。峽谷宛如一串寶鏈,將諸多景點連綴,宛如畫卷,堪稱“塞外一絕”。還可將游船駛抵“九曲湖”的一座小碼頭,棄舟登岸,沿山谷步行而上,有神仙院、仙人棋、老虎嘴等景點。 古城河由溪流變成人工湖后,水平似鏡,沿湖的獨秀峰(雞冠山)、金剛山(雙劍崖)、神筆峰、東大寨、西大寨等諸峰環(huán)列,倒映入水,嶙峋多姿,千奇百怪。此景即為延州八景之一的“神峰列翠”。位于金剛山半山腰的金剛寺,近年修葺一新,已接待游人!皪{江十里”是龍慶峽的重要景觀。從河口大壩至三岔河近7里長的峽谷,兩側(cè)山勢不高卻甚險,壁面幾乎與河水垂直,河水忽寬忽窄,寬處約50米,窄處不足10米,極為蜿蜒曲折。每一曲折,自出一景,并伴隨著美麗的神話傳說,如馬蹄潭、十八盤、造錢爐、三岔河、金鑾殿等。 水庫旁有一小山,原名紅土坡,半山處建神仙院和玉皇廟。兩廟皆建于明代,玉皇廟毀損,僅有碑一方。神仙院在解放前被毀,于1992年5月重修開放。神仙院門前有樹齡逾300歲的古松一株。廟后有長4米、寬3.4米、深1米的“神盆”,盆中之水清冽甘甜,長飲不竭。 乘坐纜車,我欲因之夢神仙,瞬間即到玉皇頂;穿越300米長的百花仙洞,就穿越了神州大地的南疆北國,四季風(fēng)光;中國登山協(xié)會還籌建并命名龍慶峽為中國登山協(xié)會龍慶峽攀巖、攀冰訓(xùn)練基地,于此成功地舉辦了“龍慶峽杯”全國第七屆攀巖錦標(biāo)賽,讓更多的中華健兒在此挑戰(zhàn)生命極限;最后,乘上橫跨谷口的福斯特比翼滑道,如同乘上美麗的彩虹,于風(fēng)、于幻、于有驚無險之中,從龍慶峽谷的仙境回到現(xiàn)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