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漕溪公園
景點 |
漕溪公園 |
介紹 |
漕溪公園西臨漕溪路,東近漕東支路,北靠漕東二路,南接漕東三路,全園面積3.13萬平方米。公園的南半部原為解放前上海棉布商曹鐘煌(啟明)祖塋所在,又稱曹家花園,始建于1931年,1935年落成。墓園總面積為1.88萬平方米,其中綠地8800平方米,墓地7800平方米,停車場2200平方米。園內(nèi)有仿古式琉璃瓦建筑物,有太湖石假山、水面、噴泉及雕刻精細的亭廊。墓地在園的東面,其南與曹氏家祠以粉墻相隔?谷諔(zhàn)爭時期該園為日軍盤踞,園內(nèi)建筑物及花草樹木損壞嚴重。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重新修茸,曾一度打算售票開放,但未成事實。上海解放前夕,國民黨軍隊駐園內(nèi),園景又一次受破壞。解放后,園內(nèi)因長期無人管理,更趨荒蕪。1957年5月29日,市規(guī)劃局行文確定該處辟為公園。1958年10月,由上海市園林局重建后對外開放,定名為漕溪公園。1982年,向東、北兩側擴大園地,形成南北兩園,1996年因市政建設需要,滬閔路漕溪路建高架路,征地7畝。 漕溪公園是市區(qū)以牡丹聞名滬上的自然式公園。公園景色旖旎,小橋流水,曲徑通幽,亭廊水榭,古樸典雅,奇峰異石,隨處可見,花草樹木,隨景而種。全園樹木70種花1590株,南園以牡丹、芍藥為主,北園則以桂花、蠟梅為主。植物隨景栽植,室內(nèi)陳盆景、池中栽植荷花、山旁種臘梅、亭側植木犀、路邊布修竹,各盡所宜。園中的牡丹名聞遐爾,品種繁多,牡丹特色花壇面積近千平方米,有本地和曹縣品種牡丹60余種600余株,其中名種有五色牡丹、白牡丹,花形大而色純,復瓣,頗具洛陽遺風。年齡最長者已逾120余年,為滬上僅有。為豐富牡丹園的色彩,在設計手法上運用了眾星拱月的藝術手法,配置了海棠、茶花、紫薇、紅楓、白玉蘭、杜鵑等各類花灌木,以供四季游人觀賞之需要。 主要景區(qū)(點) 園池、六角倚望亭:園池位于南園西部,環(huán)池用太湖石疊成十二峰,形似十二生肖在觀魚蝦賞荷,形態(tài)各異(由于漕溪路高架已殘缺)。臨池架橋,橋中間建有一只六角倚望亭,為鋼筋混泥土結構,琉璃瓦攢尖頂,亭東面通向八角龜亭。 四方亭:四方亭建在占地40平方米的太湖石假山頂上,重檐翹角,彩色琉璃瑕結項,亭脊游龍矢矯。 大假山、暢遠亭:園西北部有一座大假山,高約15米,占地約2700平方米,山洞曲折幽深。假山頂上暢遠亭高5米,鋼筋混泥土結構,彩色琉璃瓦攢尖頂,翹角。亭內(nèi)四面有石凳、靠背,中間設方石臺,登亭眺望,全園景色盡收眼底。大假山南面有一座三曲平板石橋,橋下小池形如元寶,池中游魚戲水。大假山周圍植蚊母、香樟、女貞、龍柏、茶花、桂花、瓜子黃楊等,四周一片濃綠。 三角壽星亭、八角龜亭:大門北面的三角壽星亭三邊各長10米,鋼筋混泥土結構,覆蓋黃色扁平琉璃瓦,攢尖頂,頂上置一只紅色的圓形石球。八角龜亭座落于園池東面,鋼筋混泥土結構,琉璃瓦攢尖頂,八角翹起,亭中央為龐大的花崗石龜,造型逼真。 牡丹園:園東南為占地約744平方米的牡丹園,東部有一個面積18平方米的梅花形的花壇,壇中有百年牡丹多株,其中一株逾120年,系嫁接而成,花期長達月余,花朵逾百;▔瘱|面一株百年紫薇高約3米,枝桿粗壯,虬曲蒼勁,姿態(tài)婆娑。牡丹園西面是一組花壇群,從北到南排列著三個大型花壇;北面為長方形,中間為橢圓形,南面為圓形,花壇以扁鐵欄桿圍合。壇內(nèi)叢植牡丹,品種甚多,并植有海棠、茶花、含笑、紫薇、郁李、石斑木、金雀、紅楓、羅漢松、石楠等作為襯托。各花壇中均置有太湖石峰。其中一座底高1.3米,峰高3米,從一個固定的角度看,酷似維納斯塑像。 游廊:牡丹園中部有一座游廊,長54米,混合結構,平頂,頂四周出檐處鋪蓋菊紅色平瓦;廊東側為砌有各種形狀花格窗的漏空墻,西側廊柱間設有石凳以供游人休憩。
|
位置 |
上海
|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安徽
澳門
北京
福建
甘肅
廣東
廣西
貴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龍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蘇
江西
遼寧
內(nèi)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臺灣
天津
西藏
香港
新疆
云南
浙江
重慶
熱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