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zhèn)西塘位于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距嘉善縣城11公里,從上海乘火車到嘉善下車后,乘中巴到西塘3.5元。西塘是一座已有千年歷史文化的古鎮(zhèn)。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是吳越兩國的相交之地,故有“吳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稱。 西塘的廊棚以其獨有的卓越風姿吸引中外游客。西塘街道大多有廊棚覆蓋,使商賈貿(mào)易、行人過往無雨淋日曬之憂。 廊棚沿河一側(cè)有的還設置靠背長椅,供人休息。 廊棚多為木架瓦頂,一般寬2-2.5米,集中在北柵街、南柵街、朝南埭等商業(yè)區(qū),總長達近2000米,既可遮陽又可避雨。 其中有一段最為雅致出色,有翻軒兩層雕刻花紋,令游人嘆為觀止。 水鄉(xiāng)西塘在全國同列的古鎮(zhèn)中頗具特色,以橋多、弄多、廊棚多而聞名于世。 鎮(zhèn)區(qū)河港縱橫,河橋密布。至1998年,全鎮(zhèn)共建橋104座。 自宋以來,西塘已建有安仁橋、安境橋、安善橋、仁橋、五福橋、永寧橋、清寧橋等13座。清代又建有臥龍橋、渡禪橋、來鳳橋等。 這些古橋大都為單孔或三孔石柱木梁橋。橋梁工藝精湛,至今保護完整,即具有觀賞價值,自古譽為"臥龍凌波,彩虹飛架"。 宅弄為古鎮(zhèn)西塘的又一特色景觀,西塘宅弄極能反映出西塘人的性格。宅弄深處,曲徑通幽,不知深幾許,行至盡頭,豁然開朗,別有新洞天。鎮(zhèn)上原有古老舊居,宅深弄長,有的三、五進、七進,住著二三十戶人家,都在宅弄里進出。 西塘民風醇厚,市場繁華,清逸秀麗,移步換景。古宅如種福堂、薛宅,古廟如七老爺廟、圣堂及名園西園、陸墳銀杏,都是玩賞游覽之處,都會引出一段與歷史交融的西塘佳話。 西塘秀麗的風光、富饒的土地,蘊育出小鎮(zhèn)濃濃的文化氛圍,居民多舞文弄墨,愛養(yǎng)鳥種花。 西塘歷史上民間風俗十分活躍,有逛圣堂、城隍廟會、護國隨糧廟會等,這些傳統(tǒng)風俗均以民間的文化活動為基礎,所表現(xiàn)的形式有舞獅子、跳加宮,打蓮湘、麟麒送子、財神送元寶、踏白船、搶轎等。 西塘一些古宅民居,除了宅園本身的建筑文化和文物價值之外,宅院內(nèi)部或陳列歷史文物:或展示主人收藏的竹雕、木刻、磚石、瓦當:或敞開廳堂、書屋之門,與四方游人切磋琴棋書畫。或展示家藏的古籍善本、名家碑帖這種極富地域特色的民間文化交流乃西塘古鎮(zhèn)極富意趣和潛質(zhì)的旅游方式。 西塘地勢平坦,河流縱橫自然環(huán)境十分幽雅。古鎮(zhèn)內(nèi)鱗次櫛比的明清建筑與縱橫交錯的市河相映成趣,街衢多依河而建,民居臨水而筑,并以橋多 、弄多、廊棚多而著稱。瞰全鎮(zhèn),處處綠波蕩漾,家家臨水人影。晨間,小橋流水,薄霧似沙;傍晚 ,夕陽斜照,漁舟扁扁,猶如一幅丹青,觸目所見 ,如詩如畫。 古老的歷史,優(yōu)美的風景,營造了古鎮(zhèn)濃郁的 文化氛圍。從明代萬歷年間至清末的427年間就有名姓記載的進士19名,舉人81名。許多歷史上的名人雅士都在西塘留下足跡,早在春秋時期,伍子胥佐吳興修水利,曾留跡西塘;元代錢塘詩人錢惟善 ,元末明初著名詩人高啟都曾到西塘尋幽探古;民國時吳江詩人柳亞子曾多次來西塘,與鎮(zhèn)上文人吟詩聚友,南社成立后,在西塘的社員就有17人之多 。近代,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陳云在1927年楓涇暴動時來西塘;1991年洪澇泛濫,江澤民總書記在日理萬機中來鎮(zhèn)察看災情,在西塘歷史上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記。
“九里灣頭放棹行,綠楊紅杏帶啼鶯”。西塘 ,這座古老的江南水鄉(xiāng)小鎮(zhèn)在今天重放異彩,正以載新的姿態(tài),迎接四方賓客前來投資、旅游和觀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