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靈山房集》卷一百六十八 集部二十一
《九靈山房集》·三十卷、《補編》·二卷(兩江總督采進(jìn)本)
元戴良撰。良字叔能,浦江人。嘗學(xué)文於柳貫、黃溍、吳萊,學(xué)詩於余闕!睹魇贰の脑穫鳌,明太祖初定金華時用為學(xué)正,良棄官逃去。至正辛丑,順帝用薦者言,授淮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儒學(xué)提舉。后至吳中依張士誠。知士誠不足與謀,挈家浮海至膠州,欲間道歸庫庫軍。庫庫即世所稱王保保,百戰(zhàn)以圖恢復(fù)者也。會道梗不達(dá),僑居昌樂。洪武六年南還,變姓名隱四明山。十五年,徵入京,欲官之,以老疾辭。太祖怒,羈留不釋,次年四月卒於京師,然迄未食明祿也。良世居金華九靈山下,故自號九靈山人。其集曰《山居稿》,曰《吳游稿》,曰《鄞游稿》,曰《越游稿》。后跋又云:“集外有《和陶詩》一卷。”今檢集中,《越游稿》內(nèi)已有《和陶詩》一卷。而其門人趙友同所作墓志亦云“《和陶詩》一卷、《九靈集》三十卷,不在集目之內(nèi)”;虮緞e有《和陶詩》一卷,而為后人合并於集中者,未可知也。良詩風(fēng)骨高秀,迥出一時。睠懷宗國,慷慨激烈,發(fā)為吟詠,多磊落抑塞之音。故其《自贊》謂“歌黍離麥秀之詩,詠剩水殘山之句”。蘇伯衡贊其畫像。亦謂“其跋涉道途,如子房之報韓;其彷徨山澤,如正則之自放”云。
卷一百六十八 集部二十一
○別集類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