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公山人集》卷一百八十一 集部三十四
《五公山人集》·十四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國朝王馀祐撰。馀祐本姓宓,先世為王氏,后因不復改,字申之,一字介祺,直隸新城人。明末避亂易州五公山,因號“五公山人”。后流寓獻縣,子孫遂為獻縣人。馀祐在前明為諸生,受知於桐城左光斗,故喜談氣節(jié)。其學則出自容城孫奇逢、定興杜越,以砥礪品行,講求經濟為主,故立身孤介刻苦,有古獨行之風;然恒以談兵說劍為事,又精於技擊,喜通任俠,不甚循儒者繩墨。其詩文亦皆不入格,考證尤疏。如謂西洋呼“月”為“老瓦”,杜詩“莫笑田家老瓦盆”,即月盆也;如月琴、月臺之類取其形似,按歐邏巴人,至明萬歷間利瑪竇,始入中國,杜甫何自識其譯語?又謂古詩“為樂當及時,焉能待來滋!薄白獭睘椴菝,又名“繁縷”易於滋長,即藤也。按古詩本作“來茲”,字本《呂氏春秋》,“今茲”、“來茲”,猶“今年”、“明年”,高誘注甚明。馀祐殆見誤本古詩,“茲”字加水,因生曲說。又題《鸂水亭印藪》,稱本《說文正訛》、《玉篇》諸書,周伯琦《六書正訛》,論雖偏僻,猶是篆體,顧野王、孫強之《玉篇》則全是隸書,何與摹印之事,亦太不詳檢矣。
卷一百八十一 集部三十四
○別集類存目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