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詩音注》卷一百九十四 集部四十七
《漢詩音注》·五卷、《漢詩評》·五卷(直隸總督采進(jìn)本)
國朝李因篤撰。因篤有《受祺堂集》,已著錄。是編評點漢詩,兼注音韻。一卷至五卷題曰“漢詩音注”,六卷至十卷題曰“漢詩評”,一書而中分二名。又前五卷之評夾注句下,后五卷之評大書詩后,體例亦迥不同,不知其何所取也。顧炎武有《與因篤書》,極論古今音韻,刻於所撰《音學(xué)五書》前,蓋以因篤為知古音者。然聲音文字,與世轉(zhuǎn)移,三代有三代之音。秦、漢有秦漢之音,晉、宋有晉、宋之音,齊、梁有齊、梁之音,自唐以后,有唐以后之音。猶之籀變而篆,篆變而隸,隸變而行。因革損益,輾轉(zhuǎn)漸移,不全異亦不全同,不能拘以一律。自吳棫舉六朝以上概曰古音,於是或執(zhí)后以攙前,其失也雜;驁(zhí)前以繩后,其失也拘。如朱虛侯《歌疏》與之韻,證之史游《急就篇》亦然;梁鴻適《吳詩隅》與流、浮、休韻,證以《日出南東隅行》亦然;燕剌王《歌鳴》與人韻,證以崔骃安《封侯詩》亦然。知漢人有漢人之韻,下不可律以今,上亦不可律以古。因篤概以三百篇之韻斷其出入,未免膠柱之見。至其所評,亦罕精鑒。如謂司馬遷尊項羽為本紀(jì),冠之《漢書》,為千古具眼之類,猶隆、萬后人好為高論習(xí)氣也。
卷一百九十四 集部四十七
○總集類存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