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水經(jīng)》卷七十五 史部三十一
《今水經(jīng)》·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黃宗羲撰。宗羲有《易學象數(shù)論》,已著錄。是書前列諸水之名,共為一表,皆以入海者為主,而來會者以次附之,如汴入河、須鄭入汴、京入鄭、索入京之類。自下流記其委也,后各自為說,分南北二條,皆以發(fā)源者為主,而所受之水以次附之。如衛(wèi)河出輝縣蘇門山,逕衛(wèi)輝府北,東流淇水來注之,又過濬縣內(nèi)黃界,漳水入焉之類,自上流記其源也。其所說諸水,用今道不用故道,用今地名不用古地名,創(chuàng)例本皆有法。而表不用旁行斜上之體,但直下書之,某入海,某入某,某又入某,頗不便檢尋。又渭入河,漳、清、汧、涇、沮入渭,洛入河,瀍、澗、伊入洛之類,皆分條。淇、漳、汶、滹、桑入衛(wèi),清入淇,沙、易入滹,溫、義入易,洋入桑之類,又合條,則排纂未善也。其書作於明末,西嘉峪,東山海,北喜峰,古北居庸,皆不能逾越一步。宗羲生於馀姚,又未親歷北方,故河源尚剽《元史》之說,而灤河之類亦沿《明一統(tǒng)志》之舊。松花、黑龍、鴨綠、混同諸江,尤傳聞仿佛,不盡可據(jù)。我朝幅員廣博,古所稱絕域,皆入版圖,得以驗傳聞之真妄!稓J定西域圖志》、《河源紀略》諸書,勘驗精詳,昭示萬代。儒生一隅之見,付之覆瓿可矣。
卷七十五 史部三十一
○地理類存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