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卷八十四 史部四十
《至正條格》卷八十四 史部四十
《至正條格》·二十三卷(永樂大典本)
元順帝時官撰。凡分目二十七:曰《祭祀》,曰《戶令》,曰《學(xué)令》,曰《選舉》,曰《宮衛(wèi)》,曰《軍防》,曰《儀制》,曰《衣服》,曰《公式》,曰《祿令》,曰《倉庫》,曰《廄牧》,曰《田令》,曰《賦役》,曰《關(guān)市》,曰《捕亡》,曰《賞令》,曰《醫(yī)藥》,曰《假寧》,曰《獄官》,曰《雜令》,曰《僧道》,曰《營繕》,曰《河防》,曰《服制》,曰《跕赤》,曰《榷貨》。案《元史·刑法志》載,元初平宋,簡除繁苛,始定新律。至元二十一年,中書省咨各衙門,將元降圣旨條律,頒之有司,號曰《至元新格》。仁宗時,又以格例條畫,類集成書,號曰《風(fēng)憲宏綱》。英宗時復(fù)加損益,書成,號曰《大元通制》。其書之大綱有三:一曰《詔制》,二曰《條格》,三曰《斷制》。自仁宗以后,率遵用之,而不及此書。據(jù)歐陽玄序,則此書乃順帝至元四年中書省言,《大元通制》,纂集於延祐乙卯,頒行於至治之癸亥,距今二十馀年。朝廷續(xù)降詔條,法司續(xù)議格例,簡牘滋繁,因革靡常。前后衡決,有司無所質(zhì)正。往復(fù)稽留,吏或舞文。請擇老成耆舊、文學(xué)法理之臣,重新刪定。上乃敕中書專官,典治其事。遴選樞府憲臺、大宗正、翰林集賢等官,編閱新舊條格,參酌增損。書成,為制詔百有五十條,格千有七百,斷例千五十有九。至正五年書成,丞相阿魯圖等入奏,請賜名曰《至正條格》。其編纂始末,厘然可考!对贰愤z之,亦疏漏之一證矣。原本卷數(shù)不可考,今載於《永樂大典》者,凡二十三卷。
卷八十四 史部四十
○政書類存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