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爾哈朗請設起居注官 順治十二年(1655)二月初七日,和碩親王濟爾哈朗上疏順治帝,要求他效法古制,設立起居注官,置諸左右,使之一一記載皇帝言行,“以垂憲萬世,傳之無窮”,獲得了順治帝贊許。這是有清一代設立起居注官的開始。喀爾喀澤卜尊丹巴胡土克圖向清納貢通好 順治十二年(1655)二月二十日,喀爾喀大喇嘛澤卜尊丹巴胡土克圖(又譯作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遣使赍表文到京,向順治帝敬獻佛像、馬匹和貂皮等物,與清通好。澤卜尊丹巴胡土克圖,名札那巴札爾,順治初年得到五世達賴喇嘛和四世班禪額爾德尼的支持,在喀爾喀蒙古地區(qū)傳播黃教,成為該地區(qū)的政教領(lǐng)袖。他與清通好后,清在喀爾喀設置土謝圖汗、車臣汗、丹津喇嘛、墨爾根諾顏、畢席勒爾圖法、魯卡藏諾顏、車臣濟農(nóng)、坤都倫陀音八札薩克,定例每年各進貢白駝一、白馬八,謂之“九白年貢”,清廷賞每札薩克銀茶筒一、重三十兩,銀盆一,緞三十匹,青布七十匹。這就促進了清朝和蒙古地區(qū)的聯(lián)系,也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蒙古地區(qū)的統(tǒng)治。俄國使臣三次來華 順治年間,俄國使臣三次來華。第一次是在順治十二年(1655)。早在順治十年,當俄國沙皇政府派兵侵入黑龍江流域時,即派出巴伊可夫為首的使團前往中國。次年,俄國又遣阿布林作為該使團的先遣者來華。順治十二年(1655)五月二十四日,阿布林到京。由于他末帶表文,順治“特頒恩賜”,令其帶回,“昭朕柔遠至意”。順治十三年初,巴伊可夫使團到京。清廷命使團先交出國書和禮物,然后由皇帝接見;而巴伊可夫則堅持皇帝接見時交國書和禮物,并稱接見時只行國禮,不跪拜,立而授表文。清廷以使團不諳朝儀,不令朝見,卻其貢而遣之。這年秋天,巴伊可夫離京回國。第二次是順治十四年,俄使臣又攜帶表文至京。第三次是順治十七年。順漢十五年,俄國沙皇派佩爾菲利耶夫、阿布林等以“信使”身分來華,攜有沙皇的國書、禮物等,其任務著重于同中國貿(mào)易。順治十七年(1660)五月初三日,俄使到京。由于表文中沙皇自稱大汗,“不遵正朔”,“語多不遜”,清廷群臣提出應退其貢物,驅(qū)逐使臣,順治帝在詔旨中表示,對表文中矜夸不遜處可加涵容,令議政王大臣宴請,察收貢物,“量加恩賞,但不必遣使報書!表樦蔚巯灿谩安黄壑肌 順治帝自親政后,堅持以公正、廉潔、誠實、有才能為標準任用官吏。順治十二年(1655)一次廷試之時,他發(fā)現(xiàn)徐元粲思路敏捷,文章寫得好。等到召對便殿時,按慣例只有懂得滿洲語的少年才能中選,因而徐是最后一個受到接見。順治帝問他多大歲數(shù),回答說已經(jīng)五十二歲了。順治帝贊賞他誠實,說就要用這種“不欺之臣”為官,于是破例任命他為庶吉士。順治十五年四月,順治帝在殿試閱卷中,懷疑孫承恩與順天科場案中孫旸為一家,遣學士王熙前去詢問。孫承恩當即說明與孫旸實為一家,并表示不能為避禍而欺君。順治帝很賞識他的文采,尤其喜他不欺君的品德,于是定他為一甲進士第一名,并免其連坐流徙之罪。濟爾哈朗病逝 順治十二年(1655)五月初八日,叔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病逝,終年五十七歲。順治帝親政后,濟爾哈朗是唯一在世的清朝開國宗室元勛,雖被削奪了政治權(quán)力,依然擁有很高的地位,非常關(guān)心清朝的一統(tǒng)大業(yè)。順治十二年五月初,他病危時,順治帝親往探視,當被問及遺囑時,回答說:自己身受太祖、太宗和順治三朝厚恩,以攻取云貴、殄滅永歷、統(tǒng)一四海為念。濟爾哈朗死后,葬于北京西直門外白石橋,立碑紀功,謚曰獻。紫禁城定名 順治十二年(1655)六月初十日,清廷命名宮禁為紫禁城,后山為景山,西華門外臺為瀛臺。顧仁“壞法受賄”案發(fā) 順治十二年(1655)十一月初五日,順治帝下令將納賄行私之巡按顧仁處斬。先是七月初九日,順治帝派顧仁等巡視各地,臨行前告誡他們說,作為皇帝耳目之官,出而代巡,一定要真心勤瘁,潔己率屬;如果以為君門萬里,任意行私,貪贓壞法,即使銖兩之微,必誅無赦。然而時過三月,吏部書吏章冕叩刎頸叩閽,訐告巡按顧仁悖旨婪贓、陷害無辜。順治帝對此案重視。為查明章冕所告是否起初,即命將顧仁押解來京,由他親自會同內(nèi)大臣嚴加審理。結(jié)果查明:顧仁悖旨藐法,濫收用舊時蠹役六人,又欲向章冕索取賄賂,不遂所欲,即枉法責治,遠發(fā)真定府,企圖將其斃命滅口;刑部司官賀繩烈也居間行賄,為虎作倀。這使順治帝極為震怒,將顧仁處斬、賀繩烈處絞,同時還將推薦顧仁的王爾祿、王永吉、曹溶等分別降調(diào)。十一月二十九日,順治帝又將顧仁案通報全國,警告巡方各御史,倘有似此違法受賄犯贓者,即行正法,決不寬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