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城長沙擁有李自健美術館、謝子龍影像館等眾多文化藝術場館,這些場館憑借著高顏值的外觀和有藝術靈魂的展覽,逐漸成為了年輕人打卡看展的“網紅”景點。
▲謝子龍影像藝術中心。星辰拍客 心旺/攝▲在長沙,打卡看展是一門高顏值的藝術。星辰拍客 老牛伏櫪/攝據悉,9月底,歷時7年修建的湖南美術館將正式開館,而世界首個大型水稻博物館——隆平水稻博物館也即將正式免費對市民開放,屆時長沙又將新增兩座文化地標。湖南雖然有為數不少的各類美術館、藝術館,但沒有一座湖南美術館,一直是湖湘藝術家心中的遺憾。早在上世紀80年代,湖南美術界就開始呼吁新建湖南省美術館,沒有美術館既無法承辦全國性美術書法作品展覽,也難以較好地開展國際、國內的美術創(chuàng)作交流。許多美術家希望將自己的作品捐獻給美術館,可當時的情況是,即便有人捐獻好作品也沒有地方收藏和陳列。▲湖南美術館及文藝家之家項目位于湖南湘江新區(qū)后湖景區(qū),項目占地面積50749平米,具備陳列展覽、學術研究、文藝創(chuàng)作等功能。這一情況終于在2012年迎來了解決的曙光。2012年,湖南美術館在長沙河西瀟湘中路后湖景區(qū)地段破土動工,規(guī)劃用地5.3萬多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6萬多平方米。之所以選址后湖景區(qū),當時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一來這里背靠岳麓山,面臨湘江,依山傍水環(huán)境優(yōu)美;二來瀟湘中路、南湖路過江隧道、地鐵3號線都從后湖景區(qū)經過,交通便利;三來美術館毗鄰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與岳麓書院遙遙相望,文化氛圍濃厚。早在該館動工之時,國際著名雕塑大師、湖南省雕塑院院長雷宜鋅就表示:“建湖南美術館是件大好事,它將為我省美術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一個不可或缺的平臺!▲湖南美術館將被打造成為代表湖湘文化的又一新地標。經過7年的修建,9月28日,湖南美術館就將正式開館迎客。目前,該館主體已經完工,可以看到前廳墻壁以白色為主色調,墻上幾何線條簡潔明快,整體看來寬闊敞亮,幾大展廳氣勢非凡。建成后,這里將成為集作品展示、收藏、交流、研究、創(chuàng)作、教育、交易等功能于一體的湖南美術新地標。目前,湖南美術館正在籌備開館之后的首個藝術展——“第六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8月20日,湖南美術館舉辦了“第六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終評評審會,為開館預熱。從全國各地畫院選送過來的數百件復評入選的優(yōu)秀美術作品整整齊齊地擺放在了展廳里,來自全國的35位評審專家齊聚于此,為最后展出的作品審評把關。▲8月20日,湖南美術館舉辦“第六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終評評審會,為開館預熱。湖南省文聯黨組書記、“第六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組委會主任夏義生在評審會上就表示,湖南美術館歷時7年多修建完成,它凝聚了幾代湖南美術工作者的愿望。湖南美術館即將迎來和見證開館的首個藝術展——“第六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這將為湖南美術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除了最早的湖南國畫館和即將開館的湖南美術館,星城的大街小巷中還有不少高顏值的美術館、藝術館。在湘府路大橋西側,毗鄰洋湖濕地公園的草地上,有李自健美術館,它面積近6000平方米,是被英國世界紀錄認證機構(WRCA)認證過的“全球最大的藝術家個人美術館”,由旅美畫家李自健、丹慧夫婦個人出資建造。▲日本著名漫畫家手冢治蟲漫畫展即將在謝子龍影像藝術館開展。與李自健美術館比鄰而居的,有一座純白色的現代化建筑,這里便是謝子龍影像藝術館所在,它是國內首個博物館級的影像藝術館。紙本藝術館設立于省展覽館附近,前行美術館藏身于太平老街,后湖高地美術館坐落于風景秀麗的后湖之濱,譚國斌當代藝術博物館位于湘江壹號……長沙城的大街小巷中都有了藝術館的蹤跡,為我們這座古城帶來了濃郁的藝術氣息。城市里的你,是否了解餐桌上一顆顆潔白米飯的成長蛻變?魚米之鄉(xiāng)的你,是否知曉家鄉(xiāng)水稻的萬年榮耀?本月底,世界首個大型水稻博物館——隆平水稻博物館即將正式開館,免費對市民開放。屆時,3大常設展廳、700余件文物展品、百余個多媒體設備將360度全方位呈現水稻的前世今生。▲本月底,世界首個大型水稻博物館——隆平水稻博物館即將正式開館,免費對市民開放。從高空中俯瞰,人民東路、京港澳高速和濱河路交會的“金三角”,6顆飽滿的“稻!痹陉柟獾挠成湎陆鸸鉅N燦,灑落在芙蓉區(qū)瀏陽河東岸。隆平水稻博物館展陳面積約6000平方米,陳列區(qū)包括水稻歷史廳、科技廳、袁隆平與雜交水稻廳,700多件展品全方位展示農耕文化。▲陳設在展廳中央的曲轅犁是極具代表性的農耕用具之一稻米香萬年。要探尋稻米的前世,還得追溯到史前!暗竟鹊脑耘嗍寝r業(yè)革命最重要的內容之一,當代的研究表明,這個偉大的實踐首先出現在中國大地!甭∑剿静┪镳^館長張瓔介紹,從先秦時期的火耕水耨,到唐宋時期精耕細作,再到近現代不斷改良品種,水稻歷史廳的“稻之作”版塊系統地展示了水稻從史前到現代的發(fā)展過程。耕作方式的演變不僅是一部水稻農業(yè)科技史,更是一部記錄中華民族不懈開拓、墾殖、成長和進步的史詩。記者在現場看到,除了豐富的科普展示之外,琳瑯滿目的實物展,石斧、石犁、銅斧、曲轅犁等農業(yè)器械一秒喚醒久違的農耕記憶,通過雕塑、光影、背景等元素還原逼真的農耕場景,更是野趣十足。展廳一側200多個形態(tài)各異、花色不同的米升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些米升形態(tài)各異,花色也有不同,商賈之家米升上刻著“公平交易”,書香門第米升上鐫刻詩詞歌賦,家有老人,米升上刻的就是壽星……“升斗小民、家國天下”,小小米升不但能窺見各異的家風,也透露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在歷史廳“稻之道”版塊,水稻文化不僅局限于農耕,更延伸到源遠流長的稻風民俗和稻作人家的真實還原。展廳內,豐富的神話故事、插秧民歌、祭祀民俗演繹出稻米與人類緊密相連的文化根源。而一比一還原的稻作人家里,屋檐,堂屋里的草鞋、蓑衣、釘耙,灶臺上懸掛的臘魚臘肉、餐桌上擺放的農家小菜,讓你宛若置身古樸恬靜的農家小院。浮雕而成的農耕圖在光影演變下,農人徐徐揮舞鞭子,耕牛緩緩拉犁向前……在隆平水稻博物館,通過全息成影陳列化靜為動,讓水稻的歷史和文化“活”了起來。
▲在水稻科技展廳,通過大屏幕的動畫設計,參展者宛如置身小女孩的夢境中,與“米博士”踏上奇異旅程,探尋水稻的神奇與奧秘。參展者們在水稻科技展廳更是能體驗到“愛麗絲漫游仙境”的意趣。通過大屏幕的動畫設計,參展者宛如置身小女孩的夢境中,與“米博士”踏上奇異旅程,探尋水稻的神奇與奧秘。整個展廳設立了46個多媒體設備,有不少是互動體驗項目,兼具專業(yè)性和趣味性,通過各種互動小游戲,在輕松游玩中學到知識。據悉,2016年5月,隆平水稻博物館開館試運行,率先開放了三大常設展廳之一的袁隆平與雜交水稻廳,重點表現袁隆平以及他的團隊研究雜交水稻所取得的成績,揭示袁隆平作為“雜交水稻之父” 對世界的貢獻。展廳綜合文獻資料、科技檔案,植物標本,充分運用幻影成景、環(huán)幕影院、微縮場景、360全息投影等科技方式敘寫袁隆平事跡,還原中國雜交水稻發(fā)展史,彰顯科技之光。試開館以來,接待全國各地的領導嘉賓400多批次,觀眾10萬多人次。未來,遠離農田的都市人還可以在這里“接地氣”。隆平文化園區(qū)開辟了水稻梯田,由湖南水稻研究所的專業(yè)人員種植了水稻實驗品種,參觀者不僅能在隆平水稻博物館的展廳感知學習水稻文化知識,還可以在博物館的隆平文化園區(qū)開展戶外稻田體驗活動。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