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生,快幫我看看怎么辦!”16日,長沙的黃女士殺魚,結果手被活蹦亂跳的魚身上的刺扎了一口,拔不出來。于是,她手抓著還沒殺完的“黃鴨叫”到長沙市第三醫(yī)院找醫(yī)生求救。
黃女士就是這樣抓著魚來醫(yī)院的
黃芬(化名),今年54歲。周末家人釣了些“黃鴨叫”回來,做晚飯時黃芬想用來開湯。沒料到“黃鴨叫”太活潑,一不小心反倒被背上魚鰭的刺給刺了一口,從左手虎口的位置刺進去2公分。
“肉眼看,貌似不蠻深!逼鹣,黃芬想自己把它拔出來。“拔了一下,太疼啦!焙髞,黃芬想用家里的剪刀先把魚剪下來再到醫(yī)院,可是魚刺太硬,家用剪刀根本奈何不了它。黃芬只好手抓著那條“黃鴨叫”來了長沙市第三醫(yī)院。
X光片中,可明顯看到黃女士手上魚刺的位置
“拍了X光片,幸好魚刺沒有被患者拔斷。”長沙市第三醫(yī)院骨科醫(yī)師劉文前介紹,黃鴨叫背上魚鰭的刺是鋸齒狀的,如果患者強行拔出魚刺很有可能造成魚骨斷裂在傷口內,傷口會很大,甚至會感染。
醫(yī)生先用咬骨鉗把留在體外的魚刺剪斷(將魚身和魚鰭分開),然后在局麻狀態(tài)下幫患者取出體內的魚刺!笆中g過程很順利,只有一個2公分大的小口子!毙g后給予患者抗炎治療和打破傷針。
網絡圖片
吃魚有風險,不僅要防范被魚刺卡喉嚨,殺魚的時候也要留個心眼。
劉文前提醒大家,殺魚或海產品,蝦、貝殼和生蠔等,比較容易刺傷的,最好做好防護,盡量戴手套操作。如果自己不擅長的,最好請專業(yè)人士幫忙。
海鮮身上可能攜帶致病菌,若是被刺傷或傷口接觸受污染的水等,可導致傷口感染繼而引發(fā)敗血癥、蜂窩織炎等,造成肢體壞死,甚至威脅生命。市民雖無需過分緊張,但萬一被海鮮扎傷也切莫掉以輕心。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