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知橋竣工活動現場,大家在欣賞文化墻。
11月23日,寧鄉(xiāng)市龍?zhí)镦?zhèn)七里山村新屋組熱鬧非凡,“美麗鄉(xiāng)村建設文化篇——四知橋修復工程”竣工活動在這里舉行。
“感謝寧鄉(xiāng)市文旅廣體局部門的支持指導,感謝長沙港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勝利等七里山村楊氏后人的捐資贊助,讓四知橋基本恢復了原貌,圓了我們多年的古橋修復夢!苯衲76歲的七里山村離退休黨支部書記黃建中說,四知橋有著很深的歷史底蘊,是當地人民群眾心中的信仰和文化坐標,讓古橋恢復舊貌,不但有便利交通的現實意義,還有建設美麗鄉(xiāng)村、構建鄉(xiāng)游景觀和傳承清白家風、弘揚清廉政風的歷史意義。
古橋被毀村民盼修復
據黃建中介紹,四知橋是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由從邵陽來到寧鄉(xiāng)七里山定居的楊萬寧等族人捐資修建,將此橋取名“四知橋”,以歌頌并紀念其先祖楊震公“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四知清廉精神。該橋全麻石構成,古樸牢固,橋中建焚字亭,兩頭有石獅,還有牌坊,不但方便了溈水河兩岸鄉(xiāng)鄰的交通往來,而且成為當地的一處美景。然而,1969年的一場大水,致使四知橋橋中的焚字亭、兩頭的石獅都被大水沖走,牌樓被毀損,橋身也變得破舊。
“我家就在四知橋附近,童年時期,四知橋是我和小伙伴玩樂的天堂,我們玩累了,就坐在橋頭休憩,聽老人們講‘四知’的故事。那時,我就暗暗告訴自己,長大后要向楊震公學習,做一個清白、清廉之人。”黃建中告訴記者,四知橋被毀后,他和當地村民一直非常難過,總想著要早一天將它修復好。但因為資金等多方面原因,一直未能如愿。
四方助力古橋煥新顏
“去年8月,市政協教科文衛(wèi)委主任孫意謀、市文旅廣體局黨組成員李喬生到七里山村進行歷史文物普查,我向他們提出,希望能把四知橋中間的焚字亭修復,并恢復橋頭的兩座石獅,還四知橋原貌!秉S建中說,他的要求提出后,寧鄉(xiāng)市文旅廣體局和龍?zhí)镦?zhèn)政府非常重視,很快批示了他們請求修復的報告,并提出了資金自籌、原貌恢復、保證安全的幾個要求。
終于可以對四知橋進行修復了,可是修復需要一大筆資金,資金從哪里來呢?幾經思索后,黃建中找到從七里山村出去的長沙港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勝利,把情況向他進行了介紹。一向熱心公益、有濃厚家鄉(xiāng)情結的楊勝利馬上承諾,修復資金由他來解決。因為創(chuàng)業(yè)成功,為人慷慨、熱情的楊勝利在楊氏家族中頗有聲望,他把事情向楊氏族人一說,大家紛紛響應,楊勝利個人帶頭捐了3萬元,加上其他60余名楊氏后人和幾個外姓人的捐資,一共籌集了11.9萬元。
資金籌集到位后,在市文旅廣體局的指導下,黃建中馬上組織人員對四知橋進行修復。僅25天時間,就讓四知橋舊貌變新顏。橋中原來破損的焚字亭修復如新,橋的兩頭恢復了兩座石獅,新建了一面文化墻。離四知橋不遠處,還有一座楊氏后人為紀念楊萬寧60壽辰修建的六秩橋,故這一次修復,還新修了四知橋到六秩橋的一段水泥路,并給六秩橋新建了石欄桿。
“地天開勝境,閑倚橋欄,可聽鳥吐花聲,魚銜月影;你我仰前賢,應教子嗣,當效楊公為政,易祓讀書!碑斕,來參加四知橋修復工程竣工慶典的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寧鄉(xiāng)新陽詩社社長雷凡當場寫下一首詩:《題龍?zhí)锼闹獦颉。他說,七里山村是一個美麗的鄉(xiāng)村,四知橋是一座古老的新橋。品味四知橋,讓他不由得萌生不忘初心、發(fā)揚“四知”精神、把寧鄉(xiāng)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的豪情。
來源: 紅網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