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師傅,又來麻煩你補鞋了!苯眨陂L沙縣金井鎮(zhèn)金井集鎮(zhèn)農(nóng)貿(mào)市場入口處,一間不足十平方米的修理店內(nèi),擠滿了等待補鞋、配鑰匙的居民。
伴隨著補鞋機器的咔嚓聲,51歲的修補匠黃海明正佝僂著身子,嫻熟地轉(zhuǎn)動機器,嘴里與前來補鞋的顧客閑聊著生活趣事。這位稍比門口配鑰匙機器高一點的四級傷殘者,依靠修理店的收入,維持一家人生計,并贏得了全鎮(zhèn)人的好口碑。
從小體弱多病、因摔傷導(dǎo)致身體殘疾的黃海明,在17歲時聽從父親的建議,出門尋找工作,“我身體殘疾,不能做重活,因此選擇了補鞋這門精細活兒!
家住高橋鎮(zhèn)的黃海明,來到金井集鎮(zhèn),跟一位老師傅當學徒,學習補鞋、配鑰匙。在好心人的資助下,黃海明擁有了一輛三腳架式自行車,每天來回一兩個小時的車程,風雨兼程一晃就是好幾年,后來才在金井安了家。
“現(xiàn)在的店面由政府免費提供,之前的補鞋機也是好心人資助,真的很感謝他們。”黃海明的修理店除特殊情況外,天天開店營業(yè),補鞋收費不超過5元,配鑰匙5元或10元。
年歲漸長,黃海明的健康狀況不如從前,還患有皮膚病,需要依靠藥物維持。妻子有語言障礙,而且身體一直不好,家中還有年邁的丈母娘、正在上大學的女兒需要他供養(yǎng)。隨著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修補鞋的生意越來越少,生活捉襟見肘。即使這樣,黃海明每天還是樂呵呵的。
“他的手藝沒得說,我們都是老主顧。難能可貴的是,他家經(jīng)濟條件并不好,碰上一些困難的顧客,他還不收費!眲傃a完鞋的居民吳阿姨告訴記者。
黃海明在他近三十年的修補工作中,一直堅持“三不要”原則:殘疾人修補不要錢、生活貧困的人不要錢、小修小補不要錢。
“只要附近居民有需要,我就會經(jīng)營好我的修鞋、配鑰匙小店,這是一份生計,也是我的價值與責任!秉S海明說。
來源:紅網(wǎng)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