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甜瓜對苦瓜說,我比你幸福,你那么苦呢,人們都喜歡我!苦瓜笑了笑說,我苦我照樣受歡迎!我的根、莖、葉都是寶,有糖尿病的人更喜歡我呢!我并不羨慕你。甜瓜聽了很慚愧……”
這并不是哪本故事書里寫的,而是湖南瀏陽市一位“農家媽媽”寫的童話寓言故事。家住棖沖鎮(zhèn)橙沖社區(qū)江山村的居民邱朗如,雖然只讀過兩年書,但是酷愛寫作,尤其喜愛創(chuàng)作童話故事和詩歌。
“農家媽媽”寫故事,家人看了直說“有趣”
4月19日,記者來到邱朗如家,只見家中各處都有她的創(chuàng)作痕跡,電話本、日記本、算術本,甚至墻上日歷都寫滿了故事。
“靈感一來,往哪里一坐就在哪里寫!鼻窭嗜缢市ζ饋恚衲62歲,是一名家庭主婦,雖然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但勞作會賦予她各種創(chuàng)作靈感,有時候剛從菜地回來,來不及把手里的鐮刀放下,她就開始在隨身攜帶的便捷本上寫起來。《甜瓜和苦瓜》的故事就是她在門前苦瓜藤旁邊寫的,在她的筆下,一棵樹,一株草,一只竄躍的小松鼠,都有別樣的角色。
“看到屋前的豌豆,我就想它是怎么生長的呢?”于是她創(chuàng)作出《豌豆的故事》:一顆豌豆掉落在溪水里,被小蝦救起,它最終開花結果,展示出最美好的生命。
邱朗如的作品最大特色就是童心未泯,她還寫了《小老鼠打洞》《小鳥過年》等作品,家人看了都哈哈大笑,直說“有趣”。邱朗如閑暇之余還喜歡作詩,素材常常就是身邊的人和事,比如“劉細婆婆八十三,挖得筍來上得山”,“兩邊倆單身,各進各的門”。一些打油詩也是朗朗上口,比如《楠竹》:筍子尖又尖,一年上青天,它是無價寶,能吃又環(huán)保。
翻看邱朗如的作品,沒有特別的模式,也沒有嚴格的平仄,但無論是童話、詩歌、散文,還是隨手記錄的心情、感想,或所見所聞,都是鮮活的故事,樸實的語言,讓人印象深刻。
生活樂觀開朗,對學習孜孜不倦
邱朗如是怎么愛上寫作的?這源自于幾年前。一天,邱朗如送外孫女去學習,老師不斷說著“月亮婆婆站夜崗,留下汗珠一行行”,孩子沒記住,她回來后卻背下來了,由于家境問題,邱朗如小時候沒怎么讀書,一種想要繼續(xù)學習的沖動再度涌上心頭。當時她下定決心:要學習,要再度拿起書本,這種沖動也讓她開始了創(chuàng)作之路。
“我當時想起了我的父親,想起了我對他的承諾。”邱朗如的父親是一位老師,小時候對她相當嚴厲,背不出乘法口訣就要挨打。但不久后,邱父被打為右派,居家環(huán)境異常艱苦起來,為了整個家,排行老二的邱朗如放棄了學業(yè),至此她只讀了兩年書。
1981年左右,邱父被平反,愧疚這些年沒讓女兒碰過書,他買來了毛澤東詩集,讓她天天讀天天背,“我當時向父親承諾會好好學習!钡乔窦壹揖骋恢辈辉趺春,白天出工晚上學習,邱朗如學得斷斷續(xù)續(xù),不成系統(tǒng)。
邱朗如喜愛創(chuàng)作,但她底子薄,文章中各種錯別字都有,她不好意思笑說自己就是一個“白字先生”。這話讓邱朗如的大女兒宋英姿既心疼又心酸,宋英姿說,母親這么多年來生活很艱苦,但是母親樂觀、堅強,任何時候都是燦爛的笑臉。為了支持母親創(chuàng)作,子女訂了不少報刊和雜志,只為幫助母親晚年圓文學之夢。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