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民周女士經營著一家小飯店,生意還不錯,好不容易攢下了幾十萬元的積蓄。可是這筆錢最后卻全部進了餐館雜工孫某的腰包,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大款”阿姨餐館打工 向老板推銷“進口藥”
兩年前,50多歲的孫某來到周女士的餐館應聘做起了雜工,她不但做事勤快還很大方,經常請同事吃飯,甚至店里缺的冰柜、電飯煲、電磁爐,孫某都自掏腰包購買。孫某每個月工資是4000多塊錢,她為什么出手如此闊綽呢?
孫某在聊天中無意中透露,她的父親以前在某市當市長,自己退休前在政府部門工作,女兒在南京一家外貿公司上班。這么好的家庭條件,怎么會在南京一家小飯館里做雜工?對此,孫某的說法是,自己退休了,閑著沒事,出來結識朋友、體驗生活,老板周女士漸漸對這位豪氣的大姐信任有加。
一天,周女士告訴孫某,自己的兒子夜里總是盜汗,想去醫(yī)院看看,孫某立刻表示,女兒能拿到“進口藥”,效果很不錯。幾天后孫某拿了一個裝著藥的礦泉水瓶給周女士,說是自己女兒私自帶進來的“進口藥”,所以沒有正規(guī)的外包裝。周女士的兒子喝了一段時間后,癥狀似乎有所改善,這讓周女士更加相信孫某,于是又向孫某買了不少“進口藥”給父母服用。這些“進口藥”價格不菲,每瓶在6000元到18000元不等。
藥膏變身“天價藥” 買入不到300賣出18000
周女士的父母服用了兩年的藥,發(fā)現(xiàn)病情并沒有發(fā)生明顯改善,于是他們拿著這些所謂的“進口藥”去相關部門做了檢測,結果顯示瓶子中的藥并不具備治療效果。隨后,周女士和家人報了警,警方立即對孫某展開調查。
自稱家庭殷實、住在別墅的孫某,其實租住在一個普通小區(qū),平時穿的“名牌衣服”都是去大市場買的冒牌貨,父親是市長、女兒在外貿公司上班,這些也都是孫某杜撰的。而孫某賣給周女士的“進口藥”,不過是普通的藥膏和藥酒,但價格卻翻了一百倍!南京市秦淮區(qū)檢察院檢察官陳宏告訴記者:“藥膏的售價為298元,但是孫某分裝到礦泉水瓶后,賣給被害人的時候每瓶賣18000元。就這樣前后兩年,被害人一共被騙了40萬元!
兩年行騙40萬元 因涉嫌詐騙罪被批捕
經調查,孫某把騙來的40萬元,一半存在了自己女兒名下,一半用來請餐館的員工吃飯游玩,給店里購買電器,營造出闊綽的假象。案發(fā)后,孫某的女兒將20萬元退還給了周女士,目前,孫某因涉嫌詐騙罪已經被檢察機關提起公訴。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