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上海警方查處了一起假冒保險公司名義,通過信函、短信、電話誘騙保險公司客戶退保轉購理財產品,從而實施非法集資犯罪的案件。 上海66歲的林女士,2013年她購買了某保險公司的理財產品,年收益2.5%,定期5年。2016年4月份,一個自稱該保險公司理財業(yè)務代表的人打來電話,向其推銷其它理財產品,這個業(yè)務代表準確的說出了林女士在該人壽公司理財?shù)南嚓P信息,取得了林女士信任。林女士夫婦決定到該公司去實地咨詢,進入公司立刻發(fā)現(xiàn)他們并非是自己聲稱的保險公司,而是叫做上海捷量投資管理的公司。 林女士稱,該公司的業(yè)務員聲稱如果讓他們幫助林女士理財,年收益可以保證在8%到10%之間。高額回報確實打動了林女士,不過她的資金在銀行買了5年定期產品,該公司業(yè)務員告訴林女士,可以提前退保。本著試試的想法,林女士用提前退保的2.5萬元購買了上海捷量投資管理公司1年期理財產品,一年后林女士拿到了2.5萬元本金和承諾的8%的利息。這讓林女士徹底相信了該公司,此后她陸陸續(xù)續(xù)購買了該公司6個理財產品。 林女士稱其印象最深刻的是第6個理財產品:“是墓地項目,說人人都要死的,這個項目以后肯定是吃得開!甭犃T,林女士又投入了6萬元。 據(jù)警方透露,該公司非法集資的主要方法中,發(fā)布虛假的投資項目就是其中之一:“這些項目都是虛構的,特別是投保人說的墓地的項目,也是虛構的,根本就不存在! 2015年2月至今,上海捷量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通過不法手段共吸收8000余名投資群眾共計3億余元資金,在公司經營后期,由于高管們的肆意揮霍和投資失利,出現(xiàn)了拿新客戶的資金去兌付老客戶到期本息的情況,是一起典型的龐氏騙局。 警方介紹,此類案件多以中老年人為誘騙對象,犯罪手法新穎、欺騙性大、隱蔽性強。如組織老人飲早茶、旅游、派送小禮物等,待彼此熟絡后,便邀請老人到公司的項目基地考察,利用老年人缺乏金融知識的現(xiàn)實,營造“有前景、高盈利”的繁榮假象騙取老人信任。警方提醒計劃投資理財?shù)睦夏耆,一定要確認投資公司的資質,另外老人投資前,一定要咨詢一下家人的意見。 來源:周到客戶端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