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移動支付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當中的一部分,而微信支付則是國內移動支付的頭部平臺,可如果哪一天你的微信支付不能用了,里面的錢也取不出來,你有想過會怎樣嗎? 近日,福州一家廣告公司的經營者王女士,微信賬戶莫名被凍結,近30萬的資金無法提現。 王女士多次和騰訊客服聯系,客服表示可提供一個解決方案,讓王女士先提現被凍結的資金,但終身無法使用這個微信賬戶的支付功能,僅限社交功能。 相關報道: 賬戶近30萬被凍結,微信客服:我司擁有所有權,騰訊對此獨家回應.... 該事件在綜合頻道的 融媒體平臺發(fā)布后, 引發(fā)了大量網友的共鳴, 短視頻在短短一天的時間, 僅僅在抖音APP上, 播放量就超過了4300萬。 還一度登上了今日頭條的熱榜以及微博熱搜。 在記者介入報道后, 微信支付在官方微博上發(fā)布了一個聲明, 而同一天,王女士也給記者打來了電話, 稱騰訊已經將其的賬號解封。 有不少人找到幫幫團欄目反映, 他們的微信賬戶也被凍結了, 甚至有人申訴了4年, 可直到目前仍不知道被封的原因。 申訴真的有這么難嗎? 曹女士也是一名微信被封的觀眾, 至于為何被封她根本不清楚。 記者親眼目睹了她申訴的過程。 曹女士: 這就陷入一個死循環(huán),我給她打電話,她叫我找騰訊客服,我微信又登不上去。那我去找誰呢? 事實上,除了申訴渠道不暢通之外, 其實有關支付機構凍結權限的爭議, 才是引發(fā)網友熱議的深層次原因。 那么,支付機構是否能夠 對用戶的賬戶“說封就封”? 而用戶的知情權又如何保障呢? 游志兵 福建遠東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 消費者把錢放在微信賬戶里面,跟騰訊公司實際上形成一種委托保管關系,騰訊公司是無權單方凍結消費者微信賬戶的資金。當然有例外,比如說公安機關,人民法院或者檢察院發(fā)布了一些協查或者協凍的通知,這種情況下,等于說騰訊公司得到了國家機關的授權,它可以凍結。 但王女士認為自己并無違規(guī), 騰訊方面無權永久限制她微信號的支付功能。 針對王女士和大量網友的質疑, 記者向騰訊方面發(fā)送了請求采訪的郵件, 并在三天后終于收到相關的錄音回復。 騰訊微信團隊官方回復錄音: 由于微信支付風控監(jiān)測到該用戶的交易行為,符合某些涉嫌違規(guī)行為的特征,為了確保平臺用戶的資金安全,我們根據《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yè)務管理辦法》的規(guī)定以及用戶服務協議的約定,對該用戶的賬戶采取了限制交易的臨時風控措施,并提示用戶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法律人士表示,雖然中國人民銀行發(fā)布的《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yè)務管理辦法》,規(guī)定了支付機構在用戶進行疑似欺詐、套現、洗錢等交易時,可以采取調查核實、延遲結算、終止服務等措施,但支付機構應該謹慎審查,嚴格使用凍結手段。 丁兆增 福建師范大學法學院 副教授: 如果說騰訊公司無法舉證證明該客戶有存在違法、犯罪或洗錢行為,那么由此給客戶造成的損失,騰訊公司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從《民法典》的立法精神來看,客戶的財產所有權受法律保護,不允許行為人,第三方隨意進行侵犯。 業(yè)內學者還表示, 支付機構應及時告知用戶, 哪里涉嫌“違規(guī)”, 這樣才有利于用戶進行申訴。 除此之外,記者發(fā)現, 大量微信賬戶被凍結的網友, 被限制的時間也不一樣, 有的已經長達數年, 有的則是近期剛剛被封。 那么,騰訊方面能否這樣長時間, 對用戶賬戶采用凍結手段呢? 游志兵律師: 支付平臺要及時調查,及時將線索移送給公安機關,所以這個時限上面肯定要有個相對合理的期限,所以十天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期限,都算是合理的期限,如果說超出這個時間,我個人認為已經不屬于合理的期限范圍。 記者將法律及業(yè)內人士的觀點 反饋給微信方面, 并得到了官方答復: 微信承諾會優(yōu)化業(yè)務流程和客服體驗。 騰訊微信團隊官方回復錄音: 由于我們此前的說明讓用戶產生了誤解,同時對于限制交易帶來的不便,我們深表歉意。后續(xù)微信支付也會不斷優(yōu)化業(yè)務流程和客服體驗,在保護用戶資金安全的基礎上,保障更好的產品服務體驗。 那么,當用戶發(fā)現賬戶被支付平臺 無故凍結了該如何維權呢? 記者在調查后發(fā)現, 大部分用戶除了找支付平臺客服外, 就不知道還有什么途徑了。 其實《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yè)務管理辦法》中規(guī)定了,支付機構應當建立健全差錯爭議和糾紛投訴處理制度,配備專業(yè)部門和人員據實、準確、及時處理交易差錯和客戶投訴。 那么,如果支付機構存在濫用權利, 侵害了用戶的合法權益, 什么部門可以進行監(jiān)管呢? 王才偉 福州大學法學院 博士: 可以向中國支付清算協會進行舉報,那么如果是支付機構不受理這個投訴,或者消費者對于這個處理結果不滿意的時候,還可以撥打中國人民銀行客服電話12363,進行投訴。 王才偉博士表示,雖然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在2013年發(fā)布的《支付機構互聯網支付業(yè)務風險防范指引》,對賬戶限權問題進行了更加具體細化的規(guī)定,但這些要求的具體落實情況以及效果,卻不得而知。 不論是侵犯用戶知情權、 還是風控管理不健全, 亦或是監(jiān)管不到位, 此次的“微信支付賬戶被凍結”事件 所反映出的種種問題, 無不與法律息息相關。 而我國也即將于明年 正式施行《民法典》 進入全面依法治國的新時代。 在此契機下, 如若能建立健全移動支付領域的 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行業(yè)規(guī)范, 不失是讓全面依法治國 既有力度又有溫度的一種體現。 7月19日 晚上21:50 鎖定福建電視臺綜合頻道 《見證法治》 移動支付時代 風險防控豈能一封了之
帶你了解事件的始末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