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廉價的工藝品,被包裝成價值兩三千元的“收藏品”,并且還被宣稱有很大的升值空間。近年來,不少犯罪分子利用這樣的套路,專門針對老年人群體實施詐騙。近日,河北定州市公安局就破獲了一起通過電話推銷“收藏品”實施詐騙的案件。 單某,32歲,定州本地人。隨著她和她丈夫楊某的落網(wǎng),發(fā)生在定州市的這起系列假冒“收藏品”為詐騙手段的電詐案,終于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警方介紹,嫌疑人自稱是北京某典藏公司的工作人員,以其出售的冰墩墩、雪容融和氏璧或者冬奧會玉璽等假、次工藝品、收藏品有增值潛力為幌子,誘騙收藏愛好者購買,之后在購買的收藏品包裹中放入刮獎卡,用來迷惑受害人又抽中大獎,并進行二次詐騙。 截止目前查明,該案件受害人有1300余名,分布在全國各個省份,派發(fā)快遞5000余次,有效簽收3000余次,共計詐騙金額220余萬元。 打擊藝術品經(jīng)營領域的詐騙犯罪,除了公安機關重拳出擊,涉事老人也要提高防騙意識。應對收藏品詐騙,堅持“四不動”原則,即:不動心,不動身,不動筆,不動錢。所謂你有千般變化,我有一定之規(guī)。詐騙分子就無機可乘,無縫可鉆。目前五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案件還在進一步偵辦中。據(jù)了解,近年來,收藏品騙局已成為針對老年人實施詐騙的重災區(qū)。那么詐騙分子為什么會盯上老年人,老年人又為什么會屢屢上當受騙呢?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