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一部話劇登上北京演出的舞臺,引起了各界關注。它就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qū)前線話劇團創(chuàng)作的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 01 1949年5月,上海解放。華東軍區(qū)警衛(wèi)旅特務團八連奉命進駐號稱“十里洋場”的上海南京路,擔任警衛(wèi)和巡邏值勤任務。在燈紅酒綠的南京路站崗巡邏,誘惑無處不在。 盧勇 國防大學 教授 這支軍隊面臨的一個艱巨任務就是,在戰(zhàn)場上已經(jīng)打贏了敵人,那么在“十里洋場”這種特殊的戰(zhàn)場,要打贏另一場仗。就用我們?nèi)嗣褴婈牭膫鹘y(tǒng)武器,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批評與自我批評,重新學習毛主席提出的“兩個務必”。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八連官兵在艱苦奮斗的熔爐中錘煉出了“拒腐蝕,永不沾”的金剛之體。他們的先進事跡,引起了一位名叫呂興臣的部隊宣傳干事的注意。 1959年7月23日《解放日報》的頭版頭條,刊發(fā)了由呂興臣寫的題為《南京路上好八連》的長篇通訊。 南京路上好八連的事跡一下子傳遍了全國,也傳到了南京軍區(qū)司令員許世友的耳朵里。他給南京軍區(qū)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劇作家沈西蒙下達了一項任務:為好八連寫個戲。 02 沈西蒙和呂興臣,以及前線話劇團二隊隊長漠雁一起,受命參與劇本的創(chuàng)作,來到八連與戰(zhàn)士們同吃同住,朝夕相處。 經(jīng)過創(chuàng)作,他們突破了八連真人真事的局限,在劇本中塑造了很多鮮活的人物形象,形成多條故事線索,增加了人物之間的戲劇沖突。但是有些故事情節(jié),在劇本討論和排演過程中,引發(fā)了一些爭論。 桂步云 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菲菲扮演者 我所知道的提的意見最嚴重的就是這一條:陳喜是不是給部隊抹黑?這種疑問開始是有的,陳喜只不過是到了花花世界,思想上有一點感染了,連長指導員做了工作,后來他也注意了,就改正了。 劇中一些真實生動的情節(jié),在上世紀60年代初,卻被很多人認為是給解放軍抹黑,更是給八連抹黑! 就在難以抉擇的時候,《劇本》月刊主編、周恩來的老部下張穎,將該劇所面臨的情況反映給了周總理。趁著到上海視察工作,周總理特地將這部話劇的主創(chuàng)沈西蒙、漠雁從南京召到身邊,聽取關于這部話劇的創(chuàng)作情況匯報。 聽完創(chuàng)作匯報,周總理肯定了這部劇的創(chuàng)作方向,演員們的排練也繼續(xù)正常進行。1963年2月16日,《霓虹燈下的哨兵》劇組接到了總政治部下達的進京演出調(diào)令,周恩來和鄧穎超成為了這部話劇的第一批觀眾。 03 周總理對劇組的表演給予肯定的同時,還提出幾點意見,要劇組盡量做修改,并決定在幾天后正式演出,同時讓文藝界的領導和專家以及在京的劇作家們都來觀看。 短短十幾天時間,周總理將此劇看了三遍。在第三次演出結束后,他親自同文化部領導和文藝界人士舉行座談。在座談會上,周總理也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見。 陶玉玲 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春妮扮演者 我們開座談會的時候,周恩來總理說:“春妮,你是什么文化程度?”我說春妮最多就是小學文化程度。他說我倒要問問你呢,小學文化程度給指導員寫了一封信,說我和陳喜兩個人兩小無猜。我說周總理我趕快改。我馬上想出來,改成我和陳喜兩人從小一塊長大。他說這不是很好嗎?春妮小學文化還兩小無猜。周總理特別高興,給我們提了好幾個意見,特別準確。 周總理的修改意見,為《霓虹燈下的哨兵》塑造好八連官兵的精神面貌和軍民魚水情深的形象,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04 1963年11月29日,中南海懷仁堂。南京前線話劇團《霓虹燈下的哨兵》劇組即將為毛澤東主席演出。毛主席全神貫注地看完了近3個小時的演出,對這部話劇高度肯定。 毛主席對《霓虹燈下的哨兵》的稱贊,讓全國上下出現(xiàn)了學演 “虹”劇的盛況,各軍區(qū)文工團、各省市話劇團爭相排演。八連的事跡隨著這部文藝作品的上演越傳越遠。 1964年年初,由王蘋任導演,沈西蒙任編劇的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由上海天馬電影制片廠在南京路實地拍攝。隨著電影的公映,好八連的“哨兵們”更是走進了千家萬戶,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一批批文藝工作者們,為了繁榮祖國的文藝舞臺,創(chuàng)作出的一部部經(jīng)典的文藝作品,激勵和感染了幾代人,散發(fā)著強大的生命力,這些文藝作品,會永遠珍藏在人民的心中!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