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期間,除了懷念自己的親人,各地祭奠紅色英雄也達到了高峰,大家紛紛走進當地的紀念館和烈士陵園,憑吊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
傳承紅色基因 接受雨花英烈精神洗禮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這個清明假期,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6萬余名游客走進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很多長輩還特意帶著孩子,全家一起接受雨花英烈精神的洗禮。他們不僅在紀念碑前駐足肅立,表達緬懷之情,而且也步入紀念館,重溫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感受那份忠誠堅貞的信仰力量。
“我們應該記住那些先輩們?yōu)槲覀冏龅氖虑,雖然他們犧牲了,但是精神卻一直在我們的心目中。學習他們的精神,面對困難的時候,我會更加努力去克服它!眮碜愿=ǖ氖忻穸∠壬f。
“沒有國就沒有家,只有國發(fā)展好了,我們的小家才能更幸福。”河北的游客孫女士說。
銘記歷史苦難 超十萬人緬懷遇難同胞
致敬崇高的信仰,就是在重溫奮斗的初心。如今,越來越多人不僅踏青掃墓、追憶先人,感恩親情、傳承家風,更將"家"的認識上升到"家國",自發(fā)祭奠為國捐軀的英烈。清明小長假期間,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緬懷30萬遇難同胞,在不少南京市民和外地游客的行程單上。為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祈福,除了歷史意義,更是為了警醒世人,教育后輩。紀念館內,很多家長都在給孩子講解這一段必須銘記的歷史。一位來自江西南昌游客告訴記者,因為正好趕上清明假期,所以想帶孩子來緬懷一下烈士,讓他們了解那段歷史。
據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統(tǒng)計,清明節(jié)前兩天就有超過10萬人前來參觀。
接受愛國教育 留守兒童瞻仰周恩來紀念館
淮安市周恩來紀念館也同樣是精神的洗禮地。清明小長假里,宿遷宿豫區(qū)教育部門組織40余名農村貧困留守孩子,來到紀念館,大家緬懷偉人功績、學習偉人精神。孩子們聆聽了偉人一生事跡,目睹了周恩來總理在西花廳生活、工作的一件件實物,切身感受到開國總理不平凡的一生。
“周總理無私奉獻、舍己為人的精神感動著我們,雖然他已經離開了我們,但周總理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绷羰貎和吡楮Q說。
留守兒童許紫涵:“周總理喜歡的海棠花又開了,希望他能在天上看到。”
假日期間,除了走進陵園憑吊先烈,也有人選擇走入博物館,過個文化節(jié)。
進"南博"得先排隊 學習歷史傳承文化
在南京博物院門口,游客排隊長達數百米。據博物院統(tǒng)計,小長假第一天參觀人數2.2萬人,第二天達到2.3萬人,較往年有10%以上的增長。在小長假最后一天,不少游客更是拖著行李箱參觀,把南京博物院作為假期行程最后一站。
“感覺還是挺恢宏的,增長了很多見聞,自己對以前很多不知道的東西有了新認知!眮碜员本┑囊晃挥慰驼f。
讓傳統(tǒng)文化活起來、傳下去,文博場館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南京博物院,江蘇古代文明館是最受家長和孩子們歡迎的展廳。這里全面展示了江蘇古代文明發(fā)展史,從商周時期的出土文物,到近代文明的璀璨瑰寶,一萬多件文物,能讓人瞬間穿越時空、走進歷史。
一位來自宿遷的游客告訴記者,希望利用假期的時間,讓平時學業(yè)繁忙的孩子增長見識,對歷史能有更深刻的了解。
游中國漕運博物館 感受千年漕運文化
假期里,淮安市淮安區(qū)中國漕運博物館也吸引了不少游覽者。今天,一位鄭奶奶帶著妹妹、女兒,前來觀看展館內的淮安四城模型。鄭奶奶告訴記者,自己50年前離開家鄉(xiāng),今天回鄉(xiāng)祭祖,特地到中國漕運博物館看一看。鄭奶奶覺得博物館能夠喚醒自己對這座城市的記憶。
“離開淮安四五十年了,今年清明我們回到淮安,來到博物館,看到好多記憶中的淮安,感到很高興,想起來了過去的事情! 鄭奶奶說。
漕水轉谷,千年載運,中國漕運博物館是目前國內唯一展示漕運歷史和文化的專題博物館。博物館總建筑面積6300平方米,通過180°巨幅投影、互動多媒體裝置、場景幻影成像等聲、光、電數字音像和大量史料、文物,全面展示了歷代漕運的恢宏歷史和燦爛文化。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