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14日)
是農(nóng)歷三月初三,
老昆明人有"三月三,耍西山"的
傳統(tǒng)民俗。
但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
今年"三月三"西山景區(qū)
取消一切官方組織的文體活動。
今天西山景區(qū)情況如何?
上午10點,記者從西山山腳步行到華亭寺,在盤山公路上遇到一同行進(jìn)的游客們。
華亭寺附近的圓形廣場原本是每年三月三最熱鬧的地方,大家會在這里唱山歌對小調(diào),耍龍舞獅,野餐賞景……今年雖然暫停了歌舞表演等文體活動,但還是有群眾穿上民族盛裝,應(yīng)一應(yīng)三月三的熱鬧氣氛。
游客:“按照往年 疫情以前還是跳跳舞唱唱歌,現(xiàn)在就不了,我們爬爬山就可以了,今年沒有活動了,因為有疫情沒辦法!
記者:“政府的政策也能理解嗎 ?”
游客:“理解、理解。”
"三月三,耍西山"歷史悠久,早在明代,楊慎就在滇南月節(jié)詞中寫到:三月滇南游賞競,牡丹芍藥晨妝競。延續(xù)至今,三月三來西山登高遠(yuǎn)眺,依然是昆明人民傳統(tǒng)的春游習(xí)俗。
游客:“'三月三 耍西山' 很好玩的,大家到這個季節(jié)都回來,不管老年人小孩兒,我在路上我也看到有很多小孩兒都來了。”
游客:“之前上班沒時間來,現(xiàn)在退休了,估計今年疫情,好多活動都取消了,就是走走路看看!
游客:“早上8點鐘來玩到中午回家吃飯,我們老年人鍛煉身體 這里空氣好。”
這位市民年過七旬,每年三月三爬西山,不僅是習(xí)俗,還是和老友們相約重聚、增進(jìn)情誼的日子。
游客:“來這里看看玩玩,好幾個人多少年不見了,有今天這個傳統(tǒng)就來瞧瞧,以前老的這一潮都要來聚會,現(xiàn)在不行了,人老的老了,不在的不在了,約不起來啦。”
耍西山的年輕人也不少,這位小伙兒就為了趕早登高的"儀式感",約上好友起了個大早,搭乘最早一班的3號線地鐵來到西山。
游客:“我們在早上6點鐘出發(fā)趕第一趟地鐵,來的時候人還是比較少,三月三爬西山這個傳統(tǒng)現(xiàn)在倒是感覺人挺多的,節(jié)氣味重!
無論每年的形式如何改變,爬山的人換了一撥又一撥,三月三耍西山,都已是留存在人們心中不變的昆明記憶。
別以為三月三耍西山只是爬爬山這么簡單,對于很多人來說,"吃",才是這一天的正經(jīng)事兒。
商戶:“黃金小洋芋,吃點什么進(jìn)來看,豆花米線、豆腐腦。”
西山腳下的茶馬花街,通過旅游文化步行街一條主軸線、二條巷道、三條連廊、兩廣場的布局,搭配仿古建筑群和地道的傳統(tǒng)飲食,再現(xiàn)了老昆明記憶中的美食。
平常就吃貨如織的街道,三月三當(dāng)天,更是熱鬧非凡,沿街門店讓人眼花繚亂。
鍋貼、燒烤、泡菜、冷飲、中式小吃,西式餐點,日式料理,曲靖的蒸餌絲,陜西的油潑面,澳門的牛雜,長沙的臭豆腐……幾百米的步行街,您只要肚量管夠,就能吃遍大江南北。
游客:“買了一杯木瓜水,買了這個洋芋餅,還買了一碗涼米線,感覺氣氛很好,邊走邊吃的感覺挺有意思的。”
對于有的年輕人們來說,耍西山不如說吃西山。畢竟西山的陡峭讓人望而卻步,而唾手可得的美食才是誘惑難擋。
游客:“酸辣粉、臭豆腐、買這個果汁吃,我知道今天是'三月三'才來的!
記者:“來了之后今天感受怎么樣,來爬山嗎?”
游客:“沒去爬山,太高了,我又不想去坐車!
記者:“所以今天主要就是來打卡這些美食嗎?”
游客:“對對對。”
年過七旬的李女士出行需要借助輪椅,不便參與登山活動,她索性就來到山腳下,和姐妹們品嘗鮮辣爽口的涼卷粉,李女士說,這一碗下肚,就找回了記憶中的昆明味道。
記者:“這個卷粉的味道怎么樣?”
游客:“好呢,原來我們喜歡去呈貢吃,老味道,我推著她上不到山上去,所以就在這兒嘗嘗好吃的。”
有吃有喝的地方,總有人熙熙攘攘,熱熱鬧鬧,也就有了人間煙火的味道。難怪有人說,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而不少人關(guān)于"耍西山"的童年記憶,正是從這一路逛一路玩一路吃開始。
條碼君在此也提醒大家:
目前疫情防控仍然不能放松,
市民們注意戴好口罩,
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dān)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zé)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