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良苦
媽媽每天為女兒制作“古詩早餐”
有位媽媽為了讓孩子早餐吃得好
每天做出營養(yǎng)豐富、秀色可餐的早飯
在朋友圈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主食配上多種果干和雜糧
拼出的風景畫不僅豐盛,營養(yǎng)均衡
擺盤也非常講究
誰會想到,這樣充滿詩情畫意的早餐
都是由普通的水果蔬菜、主食構成的呢?
蔬菜沙拉加果干,就有了這幅美圖
再加上唐代詩人杜甫
《曲江》中的一句“點水蜻蜓款款飛”
是不是很有意境呢?
豌豆黃、果干加黃瓜
就有了這句“紛紛穿飛萬花間”
明代詩人王錦的《詠蜂》
被刻畫得栩栩如生
紅糖、馬拉糕加果干
李白《望天門山》里最經典的結尾
“孤帆一片日邊來”
躍然盤上,惟妙惟肖
南瓜粥加雪糕餅,再來一些果干
宋代詩人司馬光《客中初夏》里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被詮釋得萌萌噠
而為了做出孩子喜歡吃的早餐
張鶯每天早早就從床上爬起來
整理前一天準備好的食材
有時候準備工作要花上一個多小時呢!
最重要的是,這樣的創(chuàng)意早餐
每頓都飽含媽媽的愛
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習知識
在吃中學古詩,30天的早餐
就是30句古詞詩,30幅美景
目前她做的早餐樣式達到了200種
詩意與生活
好像永遠都無法融合在一起
但是當你真正的熱愛生活
詩意自然會來敲門
58歲老伯移植“豬角膜”重獲光明
不少人患了嚴重的眼疾
需要用他人的眼角膜進行移植手術
這樣的新聞我們見了不少
不過在蘇州,一位李老伯卻接受了
一次特殊的角膜移植手術
醫(yī)生使用的,是一種動物的角膜
沒聽錯吧,角膜移植手術
用的角膜竟然是“豬”的眼角膜
接受手術的是一位來自安徽的李老伯
今年58歲
上個月因為一次意外
李老伯被玉米粒傷到了右眼
起初沒太在意,直到漸漸看不到東西
這時候李老伯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到眼科醫(yī)院,一檢查才發(fā)現
李老伯患上了“真菌性角膜炎”
那是一種由致病菌引起的
感染性角膜病,很容易引起失明
必須得進行角膜移植
為了盡量減少手術后的排異性
醫(yī)院采用了一種新的角膜移植方案
這次為李老伯捐獻角膜的并非是一個人
而是某一只豬
一場50分鐘的眼角膜手術順利完成
醫(yī)生說差不多一個月左右
李老伯的視力就會逐漸恢復
眼科專家介紹
豬具有和人角膜基質相似的組織結構
應用后角膜的厚度、屈光度保持不變
感覺神經可以長入,能夠恢復知覺
而且其攜帶的病毒不太容易傳染給人類
當然,這樣的角膜對豬的品種有特殊要求
一次移植價格在兩萬元左右
據統(tǒng)計,我國約有盲人700萬
其中8%是因為角膜病引起的
然而受供體緊缺限制
我國每年僅實施8000例角膜移植手術
人工生物角膜的運用將會緩解角膜供體奇缺的狀況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