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小麗第一次參加藝考,她的母親被查出罹患癌癥。當時,母親唯一的心愿就是小麗能考上中戲。在母親要求下,小麗復讀了一年高三,繼續(xù)藝考。
“當時她做完手術,被推進重癥監(jiān)護室的時候我都沒去看她,因為那時在考試。”
2014年年底,小麗來京求學。她在一家教育機構補習,為來年的藝考做準備。在這里,她認識了“神通廣大”的于老師。
于老師,名叫于波,他自稱手里有保送北影和中戲的名額。只要肯花錢,就百分之百能考上。
當時,小麗的母親正躺在病床上,她跟媽媽說了藝考要花錢的事。于是,小麗的母親在病房里打電話抵押了房產,湊齊了給女兒上中戲“打點關系”的錢。
藝考中,小麗順利通過了初試和復式,但沒有通過三試。于波告訴小麗,一切都在掌握中,小麗一定能拿到錄取通知書。
2015年9月,大學陸續(xù)開學,而小麗并沒有收到錄取通知書。得知上中戲無望的母女倆希望于波退還“打點關系”的錢。
在于波的再三拖延下,小麗母女將他告上法庭。
根據調查,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間,于波以辦入學為借口,騙取了三名學生共計99萬余元。
日前,海淀區(qū)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判處于波有期徒刑12年,并處罰金150萬元。
“那次采訪之后,我再也沒聯(lián)系上小麗。 不知現(xiàn)在,她和母親過得怎么樣。小麗和她的母親之所以被騙,除了自身的原因外,還有一些外部原因。比如,在教育考試領域中,確實出現(xiàn)過“花錢托關系能入學”這樣的事。
這一方面形成了不公平競爭,另一方面使一些考生和家長產生了一種社會心態(tài)——他們會認為,學生的成績和水平并不那么重要,只要花錢就能到理想的學校讀書。也正在這種環(huán)境的心態(tài)下,騙子就有了可乘之機。
只有徹底杜絕這種不公平的現(xiàn)象,‘于老師’這樣的人才會失去市場。”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