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一熱,家住鄞州區(qū)中河街道華泰劍橋小區(qū)的毛女士又開始心慌慌,她擔心小區(qū)“蛇出沒”。她的擔心并非空穴來風,就在5月10日,有居民看到長約2米的蛇在小區(qū)主干道曬太陽,嚇得不輕。
幸好小區(qū)物業(yè)保安楊杰上演了一場徒手抓蛇的好戲。2年多時間里,他已經(jīng)抓了10余條蛇,成了遠近聞名的“捕蛇高手”。
先來看看楊杰麻溜的操作:
這個“捕蛇高手”叫楊杰,今年24歲,來自陜西安康。
2017年8月,他進入劍橋社區(qū)物業(yè)工作。他壓根兒沒想到,打那以后,捕蛇竟然成了他的分內事。
“131號旁邊有一條蛇!”5月10日14:30,華泰劍橋二期業(yè)主群,有居民上傳了一張照片,一條蛇在小區(qū)主干道上慢悠悠爬,把膽小的居民嚇得不輕。
見狀,擔任物業(yè)保安隊長的楊杰順手拿起火鉗沖了出去。他趕到事發(fā)地點時,這條蛇還在原地溜達。楊杰定睛一看,心里有底了,估摸著是一條無毒的烏梢蛇。
他用火鉗控制住蛇的七寸,將蛇挑起來裝進袋子,交由110處理,圍觀居民一片叫好聲。細細打量,這條蛇個頭不小,有近2米長,最粗的部位有手腕大小。
5月1日,還有居民曬出一段視頻,有一條成年蛇在爬樹,不過等楊杰聞訊趕去時,蛇已不見蹤影。
在小區(qū)爬樹的蛇
這不是楊杰第一次徒手抓蛇了。
去年夏天,他碰到最大的一條蛇,足有兩三米長。當時手頭沒有工具,他隨手用樹枝就把蛇制服了。當時,這條菜花蛇在主干道上曬太陽,女業(yè)主一邊走路一邊看手機,差點就踩到,回頭一看,腿都嚇軟了。
在劍橋社區(qū)物業(yè)工作2年多時間,楊杰累計抓了10余條蛇。這其中,大多是無毒的菜花蛇,僅有一次碰到的是毒蛇。
慢慢地,楊杰徒手抓蛇的事越傳越廣,周邊小區(qū)碰上這類事,都會第一時間向他求助。
去年9月份,華泰劍橋(三期)有物業(yè)工作人員反映,工作人員在檢修時,發(fā)現(xiàn)窨井蓋里有一條蛇,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楊杰到現(xiàn)場一看,這條蛇是典型的三角頭,而且顏色鮮艷,黑中帶黃,他判斷可能是一條毒蛇,同樣用工具將其制服。
很多人對蛇都是敬而遠之,為什么楊杰捕蛇這么有經(jīng)驗?
說起這個,他笑了。 “在我們老家,山林多,我小時候就會抓蛇了,形形色色的蛇都見過!彼f,每年5-10月份,是蛇出沒的活躍期。特別是在悶熱的午后或雨后放晴,這些蛇的活動頻率會更高一些。
一般來說,蛇以老鼠、蚯蚓、小昆蟲等為主食,如果這里剛好有它們需要的食物,蛇出現(xiàn)的概率就會高一些。楊杰說,在小區(qū)活動的蛇基本是無毒的,如果居民碰到了,只要遠離即可,一般它們不會主動攻擊。“每年這個季節(jié),我們都會將雄黃粉灑在河邊,用來驅蛇!
這2年楊杰捕蛇10多條。
為什么小區(qū)頻頻出現(xiàn)蛇?記者詢問了寧波雅戈爾動物園的工作人員。
“有野生動物出現(xiàn),說明小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很好!惫ぷ魅藛T說,隨著氣溫逐漸升高,又是一年當中蛇類捕食、繁殖和生長的旺季,小區(qū)有蛇頻頻現(xiàn)身并不意外。特別是悶熱、雨水較多的夏季,蛇就更加活躍了。
專家說,一般蛇大多在夜里出沒,不會主動攻擊人類。靠近水源的蛇主要是以魚和蛙類為食,沒有毒性。如果碰上蛇出現(xiàn)在小區(qū)的主干道上,可能是蛇出來曬太陽,這其實是它在自我“充電”。因為蛇是變溫動物,水泥路是它們吸收熱量的最佳場所,一般它們不會逗留太久,市民不必太過驚慌。
這個季節(jié),如何有效防蛇?他建議,市民盡量不要穿著短褲、拖鞋進入原生植被中,尤其是竹林和靠水的地方。在蛇可能出沒的地方可以適當撒一些硫磺或者噴驅蟲藥,或者放置超聲波驅蛇器,可以用來驅蛇。
一般來說,有毒的蛇以三角頭居多,而且顏色較為鮮艷,但三角型的頭部不是判斷毒蛇的唯一標準。蛇有沒有毒主要是看嘴里有沒有毒腺,它們是通過尖牙把毒腺里的毒素釋放出來的。
他說,蛇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如果市民不小心被蛇咬了,首先要確定蛇有無毒性,可以從咬痕做判斷。比如,有明顯的較大的咬痕,多是毒蛇,而咬痕比較一致,一般沒有毒性。被無毒蛇咬傷,要用酒精對傷口進行消毒;如果是有毒性的蛇,需要用彈性繃帶綁住咬傷處上一個關節(jié)的上方,再立即送往醫(yī)院救治。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