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9日起,醞釀多年的車險綜合改革正式實施。依照國家銀保監(jiān)會發(fā)布的《關于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車險改革可以做到“三個基本”,即“價格基本上只降不升,保障基本上只增不減,服務基本上只優(yōu)不差”,如今改革一周,車險市場有無變化,消費者滿意嗎? (網絡圖) 改革后 交強險價穩(wěn)量增 商業(yè)險漲跌幅較大 對于廣大車主而言,此次車險改革最關心的內容一個是保障范圍能否擴大,另一個就是保險價格能否下調?改革后,機動車交強險責任限額從12.2萬元提高到20萬元,且價格基本與改革前持平。但記者走訪多位車主發(fā)現(xiàn),商業(yè)車險的價格變化較大。 南京市民王小姐(化名)車險9月下旬到期。9月初,車險銷售人員告知,車險改革在即,保費可能下調,王小姐選擇等待。但是,車險改革后,銷售人員給的報價卻讓她傻了眼:報價比改革前高了近2600元,并且以前銷售人員給的優(yōu)惠也取消了,如此算來,車險總差價高達4000多元。 “本來聽銷售員說改革后價格可能下調,但實際上漲了好幾千。”王小姐向記者“吐槽”表示,上一個保險年度她沒有發(fā)生過一次理賠,為什么漲價這么多,銷售員也弄不清!霸缰牢揖驮诟母镏百I了! (王小姐保費前后對比) 車損險變身“大禮包” 三年不理賠才有大額優(yōu)惠! 對此,王小姐車險承保保險公司客服經理劉女士解釋,車險改革后,保險公司在計算保單折扣時,考慮的賠付記錄由前1年擴大到前3年。“上一年度王小姐沒有出險,但前三年王小姐的車輛有2次出險記錄,因此這一塊的保費折扣大幅上調。” 和王小姐不同,呂先生在另一家保險公司投保,并且近3年來車輛沒有出險記錄,所以車險費用有所降低。改革前,呂先生得到的車險報價是3500元;改革之后,同樣的險種和保額,報價降至3100元,并且保障范圍進一步擴大。 該保險公司銷售經理段輝表示,車險改革后,玻璃險、涉水險、自燃險、不計免賠險等7個需要單獨購買的險種已全部納入車損險保障范圍,價格也沒有上漲。 此前消費者從保險銷售人員手中返還的現(xiàn)金、加油卡等“優(yōu)惠”,現(xiàn)在已經被明令禁止,這也是部分消費者感到保費上漲的一大原因。 “在9月19日之前,各大保險公司都有大額的優(yōu)惠,但現(xiàn)在,大優(yōu)惠全部過去了,現(xiàn)在沒有優(yōu)惠。”段輝表示,“現(xiàn)在銷售人員返現(xiàn)是嚴重違規(guī)行為,保單上多少錢就是多少錢! 怎樣才能降保費? 少出險 少違章 培養(yǎng)良好駕駛習慣 改革后,商業(yè)車險責任限額也有提升,商業(yè)三責險限額從5萬-500萬元檔次提升到10萬-1000萬元,消費者可購買更高額的三責險提高保障。 (一張圖看懂車險改革新政) 車險改革新政下,消費者應該如何判斷自己車險的定價呢?段輝表示,現(xiàn)在該公司商業(yè)險定價會考慮客戶投保車輛3年以來的出險情況,每出現(xiàn)1次險,價格都會上浮。 “除了理賠次數(shù),公司還會根據個人征信、違章次數(shù)多少、車主駕駛證給別人代扣分、車主年齡、汽車品牌等等,總共需要考慮的因素有70多項,根據這些因素統(tǒng)一核算保費。” 但是,記者了解到,保費漲跌最核心的因素仍然是理賠次數(shù)。“只要沒有出險,今年的價格肯定不會高于去年!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