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歲的郭鹿萍老人展示當年留下的刀疤。
89歲的全伯安講述當年的慘狀。
紅網《最后的勝利》報道組與兩位老人合影。
廠窖慘案遇難同胞紀念碑威嚴高聳,時刻警示世人,勿忘國恥。
8月6日,紅網《最后的勝利》報道組抵達南縣廠窖鎮(zhèn),就當年的“廠窖慘案”進一步尋訪。90歲的郭鹿萍和89歲的全伯安是鎮(zhèn)上為數稀少的幸存者。聊起當年的慘案,兩位老人滔滔不絕,憤恨不已。
1943年5月9日至12日,日軍在廠窖瘋狂屠殺無辜百姓,制造了侵華第二大慘案,僅三天共殺害我國同胞3萬多人。
“把五萬軍民逼入了一個狹長半島。”廠窖慘案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郭衛(wèi)介紹,當年,日軍發(fā)動“江南殲滅戰(zhàn)”后,分多股兵力由湖北進犯湖南,從藕池附近、石首、華容、岳陽等地,向安鄉(xiāng)、南縣水陸進犯,在廠窖形成一個合圍圈。被逼入狹長半島的除了準備西渡常德的1萬多名兵外,還有湘鄂兩省隨軍涌來的2萬多難民,其中包括一部分公務人員、學校師生等,還加上當地2萬居民。
“老百姓跑到哪里,日本鬼子就殺到哪里。”89歲的全伯安當年在廠窖當長工,雖然沒有被日軍圍住,但他目睹了這場慘案,他說,當年日本侵略軍趕盡殺絕,廠窖的尸體,就像田里拋的秧苗,橫七豎八,密密麻麻。
“我去洗腳,那個河呀,滿是鮮血。”回憶當時的慘狀,郭鹿萍老人咧著嘴巴,不停地揮手,憤恨之情難以掩蓋。
郭鹿萍說,當年他18歲,跟父親一起經營藥店,慘案發(fā)生前夕,母親和兩個妹妹往益陽桃江逃命,自己和父親則躲在鄉(xiāng)下一戶李姓人家。
“到了李家,才發(fā)現,已經擠了七八十人了,都是逃命的!惫蛊颊f,當天日本人還是來了,把所有人都趕出來,分批刺殺。
“我是第六個,第一刀直往我胸口刺,第二刀斜著刺穿我身子。”郭鹿萍說,當時他穿了一件厚棉衣,導致前兩刀傷口都不算深,但接下來一個日本兵連補三刀,差點斷了他的氣。
“那天下午3點,我漸漸恢復了知覺,睜開雙眼一看,鬼子已經走了。”郭鹿萍說,屠殺過后,四周死氣沉沉,尸體遍地都是。旁邊死去的鄉(xiāng)親有的腸子都露在外面,有的腦袋被砍掉,慘不忍睹。
在這場慘案中,郭鹿萍共有8位親人不幸遇難,其中有他的父親。70多年來,陪伴他的是5條難以撫平的刀疤,這時刻提醒他,日軍當年在中國土地上實施的暴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