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慣了精致湘菜,偶爾也會懷念起物廉價美的口味小館。那些藏在長沙市井中的味道,或許是無數(shù)人心目中的白月光。
圖源:伶小白
本期小白白就帶大家,去兩家我一直想吃卻沒吃過的口碑店。這兩家我曾多次聽身邊的小伙伴說過,它們也都榮登了某評App上長沙2022年度必吃榜。話不多說,一起去看看到底味道怎么樣?
來自大山深處 22年湘西特色鐵板燒
麓山南路學生們的食堂
一說起河西大學城的美食街,麓山南路必須榜上有名。中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湖南大學等多所高校,都開在這條麓山腳下的林蔭道上。
在一個微風吹拂的晚上,我聽著高;@球場上的拍球聲,走進了這家曾被杜海濤、沈夢辰推薦過的“烏龍山特色鐵板燒”。
圖源:伶小白
這家店的環(huán)境,像極了大學時代你吃過的任何一家餐廳,300多平、鋪著白瓷磚地板、墻上畫著彩繪的餐廳內(nèi),25張不銹鋼方桌、N張木制靠背椅,擺放其中,每張桌上,都懸掛著一根金色的吸油煙管。
戴著銀飾耳環(huán)的門店主理人郝四姐是湘西龍山縣人。
當被小白白問到為什么會開這家店時,郝四姐說,“我們都是窮苦出身的人,小時候家里條件不好,媽媽去世得早,我們5兄妹,加叔叔伯伯的小孩一起9兄妹,就住在湘西山里的半山腰上。小學沒念完,就迫于生計外出打工。
圖源:伶小白
八弟10歲時,在馬路邊靠擦皮鞋謀生。因為聊得投緣,被一家飯店主廚邀請去他店里擦皮鞋,教他配菜,傳授了他一身廚師手藝。10歲就站在凳子上炒菜,從此走上了廚師之路。
2000年,靠著多年的廚師經(jīng)驗積累,八弟和大姐帶著我們幾兄妹一起,在老家龍山縣,擺了三四張桌子,開了第一家烏龍山特色鐵板燒!
圖源:伶小白
鐵板燒在湘西烏龍山很多人都會做,算是當?shù)靥厣。但八弟研制調(diào)試了七八年的秘制麻辣醬,才是他們家鐵板燒的靈魂。
由于風味獨特,又開在中學附近,他們收獲了一大批學生粉絲。這群學生回家了,會想著給她們帶禮物。上大學了,會幫他們找門面,建議他們開到高校去。
就這樣烏龍山鐵板燒漸漸走出了龍山縣,來到吉首、湘潭、長沙,目前已有6家直營店,20多家加盟店。
圖源:伶小白
麓山南路這家店,開業(yè)已有近6年時間。采訪過程中,小白白看到郝四姐不斷招呼著每一位進店的客人。
而店內(nèi)的服務員大多是四五十歲的湘西阿姨,她們會互相說著一口流利的湘西話,跑步上前將食客迎到座位上。
圖源:伶小白
見我好奇,郝四姐解釋說,“這些都是我們走湘西老家?guī)淼陌⒁,她們在家里基本上都是圍著鍋爐轉(zhuǎn)的,很懂鐵板燒的煙火氣,能更好掌握火候!
一邊嗑瓜子,一邊聞著令人食指大動的炊煙香氣,小白白坐等上菜。桌上四方形、上寬下窄的大鐵爐內(nèi),被架上了一口門店自制的,兩邊高、中間低的長方形鐵板。
圖源:伶小白
現(xiàn)場倒入菜籽油,開火先炒的是108元一份的“蜂蛹”,這是自湘西山里買來的瓜蜂,由于蜂巢像西瓜而得名。
炒出來的蜂蛹分乳白色和黑色,乳白色的蜂蛹晶瑩剔透,含有高蛋白,吃起來十分香脆,很適合當下酒菜。
圖源:伶小白
40元一份的“牛肉”,是我心中的YYDS。
牛肉是當天采買,不帶筋的新鮮黃牛肉,加入秘制醬料,現(xiàn)切現(xiàn)拌的,燒出來的牛肉大塊扎實,帶著一股孜然香,吃起來鮮辣可口。
圖源:伶小白
48元一份的“土家臘香腸”,是走她們湘西老家熏制半個月出來的,里面加了孜然粉、花椒粉和辣椒碎,有著湘西臘腸獨有的煙火氣,肉質(zhì)扎實,口感咸香。
圖源:伶小白
30元一份的“雞冠油”,是靠山吃山的湘西本地人,特別愛吃的一道菜。選取的是豬肚子上長得像雞冠的油,鐵板燒制出來,吃起來有點像油渣的口感,但又有嚼勁。
圖源:伶小白
除此之外,38元一份嫩脆Q彈的!包S喉”,15元一份帶著山里植物芬芳的“苕粑粑”,以及20元一份噴香滴“韭菜蛋”,小白白覺得都還不錯。
只是油脂比較豐厚,吃到后面需要配一點茶飲來解膩。但搭配米飯來吃,還是剛剛好。
圖源:伶小白
坐在這里吃飯,有點像是在家里吃炒菜的感覺。阿姨甚至會把走湘西帶來粽葉包裹的“苞谷粑粑”,拿來跟我一同分享。
郝姐說,在我們家鄉(xiāng)有一句老話,叫做:“煮的熬的趕不上燒的”,我們希望自己能帶著更多的家鄉(xiāng)人一起來將湘西鐵板燒發(fā)揚光大。
圖源:伶小白
Tips:關注“湖南最生活”微信公眾號,后臺回復關鍵詞“吃貨34”,即可獲得門店地址喲!
開在四方坪的市井湘菜館
性價比高 一次能吃三碗米飯
這家店是小白白聽小伙伴說,回長沙一定要去吃的口味菜館。剛開兩三年,就積累了一大波人氣的它,究竟藏著怎樣的魅力呢?
作為一個合格的美食博主,小白白準備去試試看。
夜幕下的四方坪夜市,掛上了一層濃郁的煙火氣息,蔚藍的天空漸漸染黑,穿過數(shù)不盡的小商鋪和人潮涌動后,小白白終于找到了開在一排居民樓樓下的“四方坪三十棟飯店”。
圖源:張貝
門店生意很好,上下兩層樓近500平的餐廳內(nèi),星羅棋布的分布著幾十張餐桌,桌上坐滿了人,來的大多是回頭客。
大廳里,全都是長方形的木桌、長板凳,里面靠窗的位置緊貼著不銹鋼卷砸門,而四方形可折疊的小方桌,被緊湊擺放在卷砸門旁,和屋外紅白色條紋擋雨棚下的小方桌相互輝映。
圖源:張貝
巨大的三葉吊扇,正在咿咿呀呀的旋轉(zhuǎn),店內(nèi)有點嘈雜,環(huán)境很一般。
坐下點餐不久后,一盆盆大碗湘菜開始陸續(xù)上桌。
圖源:張貝
45元小份的“大刀牛肉”,選取的是鹵制過的牛腱子肉,外加細長粉條、千張豆腐打底。
牛肉很大片,切的較薄、且都帶了筋筋絆絆。一碗牛肉有半碗都是大蒜籽、紅辣椒和香菜,將牛肉片夾著沒入碗底,蘸滿了辣油來吃,會更入味。
這道菜湯水很足,雖然看著辣椒多但是吃起來并不太辣,小白白用油汁拌飯,感覺可以立馬干上三碗飯。唯一缺點是吃到后面會有一點點咸。
圖源:張貝
35元一碗的“黃瓜鱔魚丁”,是最讓小白白驚艷的一道菜。
因為原本菜單上用括號寫著“鱔魚不多”,但當一大碗菜端上來時,我和一起吃飯的小伙伴都驚呆了。份量超足一大碗,鱔魚肉也蠻大。
里面各個約為四五厘米長的鱔魚塊,跟去了皮的長條黃瓜、大蒜、紫蘇、辣椒用醴陵菜“汆”的手法炒在一起,黃瓜滑嫩、鱔魚肥美,還帶著湯汁,拌飯也很好吃。
圖源:張貝
35元一碗的“醋蒸雞”,是一道經(jīng)典的長沙菜。
他們家的這道菜里,選用的是黑腳麻雞,加了一碗滿滿的泡椒,吃起來醋味很足,卻并不辣。雞肉較嫩,酸中帶清甜。
圖源:張貝
除此之外,19元一碗的“蘿卜酸菜粉皮”還不錯,是那種吃起來很有嚼勁的方塊狀紅薯皮,比較好下飯。
圖源:張貝
35元一份的“蒜籽雞爪”個人感覺一般。35元一碗的“三十棟炒鹵肉”,雖然號稱是招牌系列,鹵肉比較大塊,但份量不多,大蒜粒和辣椒同樣占半碗以上,建議不要點。
圖源:張貝
點了5道菜才177.4元,小白白覺得性價比還是挺高的。兩三個人吃還要打包帶走那種。因為整體菜看上去辣但吃著不辣,湯汁都很下飯,小白白真的豪不夸張的吃了三碗米飯。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廁所太簡陋,一樓只有一個廁所,而且感覺像在地下室一樣,十分潮濕,排隊都排不上。
位子前后間隔小,感覺有點擠,大廳用餐時幾乎要背貼著背坐下。但人間煙火氣,也大抵都是這個滋味啦。
圖源:伶小白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