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好吃的長沙小吃
可別失傳了
長沙小吃的種類多,各式炸貨、鹵味、燒烤,但有一種小吃非常冷門,冷門到什么程度呢?一些老長沙人的原話是——“好吃,但是難做,都快失傳了”,那就是——牛角餃子。
比起耳熟能詳?shù)奶怯汪昔、臭豆腐,它真心是不太起眼的存在,就算能在長沙找到它的身影,也是鳳毛麟角。
這次我們在一家開了將近有半個世紀(jì)的小店發(fā)現(xiàn)了已經(jīng)很久沒見過的——牛角餃子,并和店主聊了一下。
原來,有的小吃不止是好口味,那些看似簡單的食物,卻是幾代人不斷精進(jìn)的碩果。
(小聲嗶嗶:寶子們看完視頻記得點個關(guān)注+愛心喲,想知道地址,加瑤瑤獲取哦🌝)
就開在人來人往
市中心的老巷子里
長沙7月的天氣陰晴不定,可也絲毫阻擋不了瀏正街里的人來人往,自行車與電車在老巷里穿梭,生活氣息滿滿。
而這家只有幾平米的小店就位于瀏正街的巷口,一開就是半個多世紀(jì),換過幾次位置,卻從來沒離開過這條街。
店面真的很小,一不小心就容易錯過,從未做過宣傳,全是靠口碑來撐著,一到端午董娭毑就忙了起來,他們家最出名的是做了近70年的粽子,日常的一些“油貨”也頗受歡迎。
聽說,剛開店的時候,做的都是一些長沙傳統(tǒng)小吃,像“香油餅、牛角餃子、眉毛酥...”,到了端午就包粽子賣,手藝也就這樣從祖輩開始傳了下來。
門店很小,基本上都是熟人來買,騎著車過來,和老板吆喝一聲,老板就迅速打包好,讓人騎車帶走,甚至有些食客是加了老板微信提前定好,然后派跑腿來取。
雖然說只是攤位,也貼心地在旁邊擺了兩張小桌子,可以吃完再走。
就連桌上擺放的茶壺,都是年代感十足的老式瓷水壺。
他們家從早上7點就開始營業(yè),一直到下午2點,老板是一位很會“策”的長沙滿哥,聊過之后我們得知,因為天氣炎熱,娭毑年紀(jì)大了,不在店內(nèi),現(xiàn)在是她的兒子在接手。
說起牛角餃子這個東西,他說:“現(xiàn)在長沙基本上都沒了,就幾家在做,因為牛角餃子和北方的餃子不一樣,從做法到工藝都十分考驗一個人的耐心!
從表皮開始就很有講究,并不是北方那種和的老面,而是根據(jù)湖南人的口味做了改良,炸出來會更軟更糯一些,但同時炸的過程也需要更多的時間。
除了面皮以外,用來炸的模具也同樣重要,聽老板說已經(jīng)改良過幾代,從開始的木質(zhì)再到鐵質(zhì)再到現(xiàn)在的不銹鋼,因為面皮較稀,所以需要模具在熱油鍋里固定,而且還需要小火慢炸,一個一個來,絲毫都馬虎不得。
里面的餡料都是當(dāng)天手工制作,用的是新鮮的豬肉和大蔥。
老板說:“最正宗牛角餃子的餡料,只有最簡單的豬肉和香蔥,那些里面包臘肉、香干的都不正宗,長沙人絕對不會吃里面包香干的牛角餃子。”
整個過程從初始到成形,一博子個人認(rèn)為,比起其他的老長沙小吃算是工藝復(fù)雜的一道。
好吃又便宜的味道
真不應(yīng)該失傳
油餅和牛角餃子都是三塊錢一個,一博子在等待的期間還碰到了熟人,騎著自行車來買,走之前還不忘安利,說是他從小吃到大的味道。
餃子的個頭很大,長度和一博子的手的長度差不多,小小酥說對于她的食量,一個就能管飽!
外皮焦黃酥脆,還滴著熱油,冒著一些老油的香氣,只有面粉糊化后吸飽了水,炸出來的面皮才能做到表面酥松帶脆,內(nèi)里糯軟柔。
內(nèi)餡是調(diào)好味的豬肉餡,要斬鮮嫩水綠的小蔥提味,外皮有幾個層次,開始焦脆,慢慢軟糯,里面的肉餡還有一絲辣味,果然比較適合長沙人的口味。
香油餅外表炸得金黃酥脆,中間是空心的,一口氣咬下去脆得掉渣!他們的餅皮十分具有嚼勁,細(xì)細(xì)咀嚼居然有些發(fā)酵的香氣,三塊錢一個十分頂飽,越嚼越有味,絲毫不輸烘焙店里的貝果!
之前在街邊隨處可見,現(xiàn)在卻越來越少見這種正宗的老味道了。
為了避免廣告嫌疑,咱把具體的地址和聯(lián)系方式放在小助手的錦囊內(nèi)啦,掃描二維碼回復(fù)“小吃”就能獲得具體地址!
(PS:如果掃碼顯示“不在活動范圍內(nèi)”,則說明寶子你已經(jīng)加過湘小妹或福利官瑞子、導(dǎo)師瑤瑤啦,直接聯(lián)系他們的企業(yè)微信就可以獲取喲~😊)
寫到最后
一口鐵鍋、兩雙巧手,十平米不到的小店,卻做出了充滿市井氣息的老長沙油貨的美味。
這份獨特的味道,僅存在于老長沙人們的記憶深處,如果你碰巧路過,不如買一份試一下吧~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dān)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zé)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